在地傳真〉
攝影是拍者、被攝物(或被拍者)與觀看者三個維度的關係,猶如X、Y、Z軸的空間向量呈現,空間中的任何一個點,由這三者獨特的特性構成,而形成了無數個不相同的點。這正可說是攝影在這三者間所形成的立體關係,同時也是攝影最有趣的地方,即便在相同的被攝物或環境,僅拍攝者觀點、想法的不同與意識的有無,其最終呈現影像的內容與意義也截然不同。
然而這三者關係的複雜過程,彼此交互所演變的各項結果,經常是影像意義的思維與辯證之點。其內容深奧的探索、理論的追求與理解,更是令每個影像工作者或研究者費盡思量之處,遑論一般未有影像理論或想法僅止只於拍照記憶的常民百姓。
對於影像工作者或都會市井百姓而言,隨著攝影器材普及,如手機與隨身化,拍照變成了日常活動,可說是具有「攝影意識」的行為,只是介入程度的差異與攝影能力的不同。但就位於台灣偏鄉、大部分居民仍未普遍使用智慧型手機的農村而言,拍照攝影這件事可能還無法理解成一個具有攝影意識的行為或活動。以偏鄉常民百姓對於攝影之觀點,影像最大可能的意義似乎是記憶與回憶的輔助工具,或者是對於當下的見證或看見的功能,這樣的解釋似乎是比較貼近現階段偏鄉環境的現實。
「庶民.觀點」,是為參與的居民提供未來於當今的記憶與回憶,並不多著墨影像拍攝的技巧或影像內容好壞。而是透過村民觀察生活內容,並將觀看的結果,於生活中的影像空間展出,所產生的日常生活擾動與生活意識,為這次活動展出的主要意義。所參與的村民,是一群對於攝影完全沒有基礎認識與理解的老農村民,對於拍照也可說是不具影像思惟的素人。在村民拍照的過程中,更沒有任何具有影像意識的人員介入指導或協助,完全由參與者自行掌握。正是以常民的觀點,沒有矯飾或安排,直接的、或者說沒有影像意識的,對於生活周邊的記錄與觀察所進行的影像記錄活動。
這樣未經影像技巧操縱的記錄活動,另一方面是想藉由簡單的拍攝過程中,能否反映這些老農們未經雕琢、觀看的真實世界,所在意的是他們的作品中顯現了什麼。這正是寫實主義中所關注的價值與意義,或許老農的作品中也隱藏了攝影語彙或藝術的價值。從老農們影像中觀看,視覺元素並不多元或豐富,但顯現的內容不難發現參與攝影活動居民的生活脈絡,家人、來訪的朋友、下田工作、生活中的禽畜動物、信仰活動等,都是他們眼中的事件,或是值得留下的片段。
台西村長許讓出的節慶作品,反映了觀看的樂趣。老農許萬順下去大排拍下心中批判的作品,而拍攝他孫子的照片,感動他自己也讓家人樂不可支。田野調查學生戴慈瑩拍下了她與農婦自在的關係,許賀拍他眼中的台灣與台西村,新住民吳雪娟留下她與村民的樣貌等等,這些作品可看出他們的生活觀點。
影像是傳達文化的媒介,同時也顯示出生活方式。若要說這批影像記錄的成果或作品好壞,倒不如說「庶民.觀點」傳達出村民生活文化脈絡,形塑社區影像的力量,提供了社區影像地圖的樣本或藍圖。
用行動支持報導者
獨立的精神,是自由思想的條件。獨立的媒體,才能守護公共領域,讓自由的討論和真相浮現。
在艱困的媒體環境,《報導者》堅持以非營利組織的模式投入公共領域的調查與深度報導。我們透過讀者的贊助支持來營運,不仰賴商業廣告置入,在獨立自主的前提下,穿梭在各項重要公共議題中。
你的支持能幫助《報導者》持續追蹤國內外新聞事件的真相,邀請你加入 3 種支持方案,和我們一起推動這場媒體小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