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故事
遊行時,走在人群中的同志或進行著展演、或行進著日常。來自旁人的觀看往往僅止於遊行這天;看不到的,是遊行之外、伴侶之間的日常凝視。《報導者》進行一項影像的實驗,邀請4對同志伴侶拿起手機,在生活中互相拍攝,記錄彼此的觀看日常。
每年的10月底,台灣總有一群人們走上街頭,聲張相愛的權利。
30歲的小R和25歲的小Y是一對女同志,在2016年相識相愛。認識彼此之前,兩人對於社會的關心並不一致。甚至,因為成長經歷中的保守風氣與傷痕,對於同志能夠結婚,小R曾消極地認為是不可能發生的事。
2017年,釋字748號宣布《民法》「不允許同性婚姻」違憲,兩人第一次一起參加同志遊行,第一次敢對於結婚成家有所想像。
遊行作為一種表達訴求的方式,在熱鬧歡騰的氛圍中,顯而易見的是嘉年華式的慶典,不一定看得見的,卻是這漫漫長路走來如何顛簸。在非日常的觀看裡,又包含了多少日常的樣貌?注視著人群的目光,並沒有意識到,行走在人群中的每一雙眼睛,其實都有著最想望進的靈魂深處。
她們僅僅是旁人眼光中,行走在十幾萬人群中的兩個人。對她們而言,走上街頭的日子與不走上街頭的日子沒有太大差異。只是將日常彼此之間的觀看,搬上了馬路,變成了一場公開的觀看與被觀看。透過鏡頭,她們想捕捉的,仍舊是彼此在生活裡的樣態。
今年,她們結婚了,依然一起走上街頭。遊行的路很長,而人生太短。所幸彼此生在剛剛好的年代,參與了一切不可思議的發生。
進入同婚時代,法律修正過後,還有許多事等待變化,例如請婚假隨之而來的「出櫃風險」。我們記錄了兩位白領的心路歷程,看他們怎麼從修法前的忐忑不安、無法開口,到法案通過,鼓起勇氣,向曾表態反對同婚的主管提出婚假要求,等待他們的會是祝福嗎?
37歲的外商中階主管湯湯,從小在台北市大安區長大,師大附中畢業後以生物資優保送台灣大學,在台北市擁有房產,與愛人一起生活,符合一般人心中對「人生勝利組」的想像。
但「男同志」身分,讓他從小就知道,自己所做的決定,如果不符合社會期待,會很辛苦。比如:即便與愛人一同生活,湯湯不敢貿然地提起結婚,也不敢請婚假,因為公司高層曾表態對同志婚姻法案的疑慮。
「你永遠不會知道別人心中對你的評價是什麼。」為了求平安,為了經營與高層、同事間的信賴關係,也為了不讓自己暴露在不公平的位置,10多年來,湯湯不曾公開自己的同志身分,甚至在與工程師陽陽交往7年間,都用「女朋友」代稱對方。
對一般人來說,請婚假是接受祝福的好事,湯湯想的卻是冒險──可能失去30年來努力的成果,被主管冷凍、被同事邊緣化等等各種無法想像的結果。這樣的害怕,讓湯湯縝密地策劃向公司出櫃的過程⋯⋯
★全文未完,更多湯湯與陽陽的請婚假過程請見:【愛最大,同婚上路】法律準備好了,社會呢?人生勝利組的「請婚假大作戰」
「呷米香,嫁好尪(吃米香,嫁好丈夫)」,35歲的創業家Kay在挑喜餅時,情不自禁脫口而出一句俗諺。米香拿在手上,她的另一隻手,牽的是生理性別相同的Gina。兩個女生,在交往兩週年之際,進入婚姻。一路上她們搞得各路人馬有點慌亂,攝影師叫Kay「帥哥」,婚禮蛋糕上是兩個女生的公仔,挑喜餅時她們是對方的「好尪」。
和許多女孩一樣,Kay還是學生時,就有婚姻的夢想。
只是她的計畫有些不同,她想的是該去哪個國家結婚、生孩子有哪些不同的方法跟資訊,因為,她喜歡的是女生。夢想的成本頗高,於是她的婚姻計畫,必須包含遠走他鄉的決定,以及錢的盤算。
但跟大部分人一樣,隨著年紀增長,Kay不再是只有期待跟興奮的少女。壓在同性關係上的大石,純粹的愛常常撐不住。
「我那時候的女朋友會隨身帶著一些重要的照片,有一次,她的主管看到我的照片被放在第一張,就問她『妳是女同志喔?』從那之後我的照片就被放到後面去了。」Kay從前女友身上讀出主管口中「女同志」三字帶來的羞愧,這段戀情在此後沒多久,就進入「各自發展」的階段。
Kay從此進入自我保護的戀愛狀態,後來經歷了十幾段感情,做著對方隨時會下車的心理準備,習慣對方不出櫃、不公開戀情,她也因此感覺輕鬆,不期待了之後,戀愛不再像是吹氣球一樣,只能等待破掉的那一天。
「我覺得這件事情是沒有希望的。」
直到遇上Gina,倆人交往沒多久,Gina就跟家人表明了Kay的存在,這再一般不過的事,對同性伴侶來說,竟是里程碑。
「我遇到了一個喜歡的人,想讓我家人知道,並祝福我。不管我們在一起長或是短,我都會想跟家人說,畢竟這是我的經歷,」Gina說的理所當然,即使這是她第一段同性關係。對Gina來說,會不會走得長久是其次,與家人分享,只是傳遞遇見喜愛的人、分享幸福的心情,這樣的純粹,對Kay幾乎是種療癒。
★全文未完,更多Kay與Gina的愛情故事請見: 【愛最大,同婚上路】她的「好尪」,是個美麗的新娘
他們是一位編劇與一位劇場演員,他們談了8年戀愛。他們,都是男生。婚姻這件事,曾經被他們自己從人生清單拿下,只保留在劇本裡、舞台上。5月24日後,台灣進入新的時代,如他們一般的同性伴侶,婚姻成為選項。
對鵬鵬和大資來說,讓他們決定結婚的,其實不是帶著歡呼的5月17日,而是去年(2018)帶著淚水跟憤怒的11月24日。
去年11月24日,700萬張反對票的結果出現之後,讓大資真正理解,在意他人眼光,可能讓自己永遠沒辦法幸福,「反正,都已經有700萬人不接受這件事情,任何人再反對,其實不過就是再加入700萬人的其中一個,那就算了。」他與鵬鵬絕望地哭了一場,在公投隔天,一人求婚、另一人點頭,他們用喜訊劃破眾人的絕望。
「你不可能有一段感情是全天下人都接受的,即使是異性戀,」大資說。
在法律之後,挑戰還有太多:社會中的眼光、為他人的著想等等,雖然當初已經體認自己不能再等,關係不可能受到每個人的祝福,但現實中的刺跟酸,還是極度活生生。如拍婚紗照,也引起路人圍觀。我們在現場看著路人們宛如參觀景點般的獵奇眼神,有些眼光帶有喜悅與祝福,有的,是尖銳的皺眉跟不可置信。其實,只要有人舉起相機了,想得多的大資,就必須猜測對方的想法了。
但勇氣,給了他們真正享受愛情、關係、生命的機會,而5月24號之後,將有更多同志找到勇氣,從小就知道,自己的生命也享有關於愛的各種權利。
大資拿出他從小就不斷記錄的「夢想本子」。
「婚禮這件事情可是有寫在我的夢想本子裡面的。」在本子裡面大資把結婚排序第七。「其實有時候會忘記自己有些什麼夢想,然後突然拿起這本翻翻,就會發現,誒,已經有了,然後有些東西已經劃掉了。」他曾在高中出櫃之後,把「婚禮」劃掉。
如今,同志們的生命本子裡,多了婚姻這個選項,終於向完整的台灣公民靠近一步。這一步,不只是大資夢碎後又能圓夢的過程,也是台灣社會走向真正平等、人人平權民主國家,一個遲來的check。
★全文未完,更多「鵬資/資鵬的婚禮」故事請見:【愛最大,同婚上路】一場不能說「百年好合」、必須名為「派對」的婚禮
用行動支持報導者
獨立的精神,是自由思想的條件。獨立的媒體,才能守護公共領域,讓自由的討論和真相浮現。
在艱困的媒體環境,《報導者》堅持以非營利組織的模式投入公共領域的調查與深度報導。我們透過讀者的贊助支持來營運,不仰賴商業廣告置入,在獨立自主的前提下,穿梭在各項重要公共議題中。
你的支持能幫助《報導者》持續追蹤國內外新聞事件的真相,邀請你加入 3 種支持方案,和我們一起推動這場媒體小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