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導者》攝影工作坊──在地影像扎根計畫
2016年,一隻在台東因遊蕩犬隻攻擊受傷的山羌,耗費整天的時間及人力,依然未能獲得即時救治而喪生,促使了一群致力愛護生命的野生動物工作者,在東台灣創立了一家民營的非營利野生動物醫院──野灣(WildOne)。
隨著人類的開發深入山林、踏進野生動物的棲息地,牠們高頻率地和人類接觸,使車禍、窗擊、闖入民宅、誤觸陷阱及遭受遊蕩動物攻擊等意外日漸頻繁,愈來愈多受傷的野生動物因此被送往動物醫院。
保育類台灣黑熊、台灣野山羊、穿山甲等珍貴物種,都是野灣自2020年8月15日正式啟用後,所救援過的物種。
入院完成緊急醫療處置後,後續的「住院照養」和「野放訓練」亦是重要的工作項目。在人手不足的野灣,「住院照養」工作的執行由保育員和獸醫師共同分攤,日復一日打點著住院動物的生活起居;傷癒健康的動物則要進入下一階段的「野放訓練」,醫院人員會在野放訓練階段時,持續觀察訓練中的動物是否通過「野放評估」,評估的重要指標包括:是否會主動且正確覓食、行動能力是否正常,以及是否會主動躲避人類。
住院時間短的動物,通常能較快通過評估順利野放;但長期住院的動物,則會需要更長的時間進行野放訓練。
這對醫院人員是繁重的工作,對於動物也是無止盡的等待。
野生動物救援的工作不僅是與時間賽跑、和死神拔河,這些嬌客需要的照護更是漫長的接力賽。而野生動物工作者的最終心願,不僅是期望不再遇見飽受折磨的野生動物,更是希望不再需要有動物救傷醫院的存在。
如果我們能站在野生動物的立場去思考,減少對生態自然的干預及破壞,並學習如何與野生動物共同享有這片土地,也許能緩解彼此的衝突,進而減少野生動物受傷的機會。願大家能換位思考,打造一個動物和人類友善的生活環境。
工作坊的第一堂課,前攝影主任志偉提出一個問題:「在人手一機的時代,紀實攝影師要該如何與一般民眾做出區隔?」答案正是此工作坊重要的學習項目之一:影像敘事。但我在學習它的歷程並不順利,直到現在,我都還在試著理解並執行它。
出社會以後,好久沒有學習新的知識,沒想到就是如此扎實的課程。每一次上午的學習課程,藉由《報導者》所邀請來的攝影界前輩,他們親自論述自己的作品與心路歷程,讓每一堂學習課程都是知識與畫面的饗宴。
而下午的專題討論,卻是另外一片風景。與導師們、同學們的交流是一回事;實際走入田野中,將照片帶到大家面前做分享、討論,則是一個認知上的摧毀與再重建的過程,更不用說那些不熟悉的專題執行與影像敘事,過程是非常痛苦的,同時卻也是難得可貴的。
這4個月下來,身為一位初心者,能與多年的影像工作者處在同樣的時空中,將世界劃出了新的空間,拋下了外面世界的喧囂,僅專注於眼前的影像,這是多麽特別的經驗。也許來自於自身壓力或是其他原因,使同學間在起初不那麼熱絡,但一路堅持、陪伴到最後的同學與導師間的情感,絕對會在這攝影的路上繼續支持著彼此。
感謝《報導者》、導師與各位學員,也感謝2022年的自己,報名了這帶給我成長的工作坊。
【歡迎影像專題投稿及提案】 請來信[email protected] ,若經採用將給予稿費或專案執行費。
用行動支持報導者
獨立的精神,是自由思想的條件。獨立的媒體,才能守護公共領域,讓自由的討論和真相浮現。
在艱困的媒體環境,《報導者》堅持以非營利組織的模式投入公共領域的調查與深度報導。我們透過讀者的贊助支持來營運,不仰賴商業廣告置入,在獨立自主的前提下,穿梭在各項重要公共議題中。
你的支持能幫助《報導者》持續追蹤國內外新聞事件的真相,邀請你加入 3 種支持方案,和我們一起推動這場媒體小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