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4月3日,全球COVID-19(又稱武漢肺炎、新冠肺炎)確診人數破百萬大關,死亡人數超過5.1萬。這隻全新冠狀病毒從2019年底中國武漢爆發,短短數月的時間蔓延全球,演變成近代規模最大的一場全球隔離行動。
台灣緊臨疫情爆發的中心點,在政府、醫界、研發機構及全民動員攜手防疫之下,與不停封城鎖國的世界相較,我們還能過著相對尋常的生活。隨著疫情升溫,這樣的日子還能維持多久?
COVID-19疫情已持續3個多月,對每個人的日常生活和工作,造成或多或少的不便與衝擊。
疫情剛爆發時,許多人買不到口罩,惶惶不可終日,蔡政府成立口罩國家隊,人們可以購買到的口罩數量雖不多,至少也多了一份安心,而每週一次到藥房排隊購買口罩,已成為防疫期間的尋常風景。上班上課戴口罩,週末晚上跳舞聯誼要戴上口罩;到兒童新樂園,也是戴著口罩玩遊戲,之後,還有園方的工作人員提醒用酒精消毒雙手。大家適應了戴著口罩出門,保護自己也保護別人。大街上人人戴口罩,不戴口罩反倒招來眾人集體投以異樣眼光。
隨著確診病例不斷增加,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開始建議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室外間隔1公尺,室內間隔1.5公尺以上,藉著拉開「社交距離」降低COVID-19的傳染率。社會大眾擔心被病毒感染,加強防疫意識,提高防疫規格,下意識地與陌生人保持一定的距離,只不過,人與人之間的不信任感在無形之中加深了、疏離感拉開了、孤獨感放大了。
一場不知何時才會結束的瘟疫,改變了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與互動,甚至因著疫情而出現的末日感,而到大賣場瘋狂搶購食物和物資,又更加放大社會的集體焦慮感。
面對COVID-19疫情的不確定感,大家戴上口罩、勤加洗手、各自拉開距離,先安然度過兇險的世紀瘟疫再說吧!
用行動支持報導者
獨立的精神,是自由思想的條件。獨立的媒體,才能守護公共領域,讓自由的討論和真相浮現。
在艱困的媒體環境,《報導者》堅持以非營利組織的模式投入公共領域的調查與深度報導。我們透過讀者的贊助支持來營運,不仰賴商業廣告置入,在獨立自主的前提下,穿梭在各項重要公共議題中。
你的支持能幫助《報導者》持續追蹤國內外新聞事件的真相,邀請你加入 3 種支持方案,和我們一起推動這場媒體小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