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石明謹/奪牌之外,世大運還留給台灣那些價值?

文字大小

分享

收藏

2017年台北世大運,台灣的選手屢創佳績,總獎牌數排名第3,成為台灣參加這項賽事以來最好的名次,在接連不斷贏得金牌的氣勢帶動下,觀賽票房也衝出亮眼成績。過去幾年台灣體壇充滿各種負面新聞,這樣的結果,無疑地為台灣的運動市場打了一劑強心針。強心針通常用在垂死的病人身上,這劑強心針究竟是會讓台灣的運動起死回生,還是迴光返照?這是我們在開心慶祝的背後,必須要面對的殘酷問題。

首先,我們要先瞭解台灣做為主辦國,具有絕對的「主場優勢」,這也是所有爭取大型賽事主辦權國家的目的之一。這些優勢包括了選手對於場地與氣候的適應、主隊選手較為優遇的賽程安排、不需克服飲食與時差的問題、移動成本減低所以可以派出較多選手參賽等等;另外主辦國還可以選辦地主具優勢的項目,本屆世大運台灣大部分獎牌正是來自羽球、滑輪溜冰、舉重等選辦項目。

2003年韓國大邱世大運,土耳其僅僅排名在33位,但在2005年土耳其伊茲密爾世大運,土國便拿下了第8名;而2005年排名第31的泰國,在2007年曼谷世大運排名第6位;又如2007曼谷世大運排名49的塞爾維亞,在自家貝爾格勒舉辦的2009世大運,也跌破專家眼鏡的擠身前10名。但是毫無例外的,這幾個國家在主辦完世大運之後,獎牌數就呈現懸崖般的滑落。

台灣在本次賽事奪下26面金牌,但是上一屆的光州世大運,台灣僅僅贏得6面金牌,我們幾乎可以百分之一百的確認,在失去主場優勢的情況下,2019年的拿坡里世大運,台灣的金牌要保住目前的三分之一都很困難。

雖然各方媒體及主辦的台北市政府一再宣稱世大運號稱「小奧運」,但依然不能掩蓋世大運的競技水準遠不及亞、奧運甚至各單項運動的錦標賽,下一屆的世大運台灣很難保得住金牌的數目,就更別提更高層級的賽事。那麼問題就來了,在目前的氛圍下,推廣運動好像是全民共識,但是我們究竟會願意為了運動付出多少代價?或許,更殘酷的是,在縱使付出代價、我們也不會奪得金牌的情況下,我們還是否能對「運動」有足夠認識,而且做好準備呢?

我們以這次奪牌最多的項目之一「滑輪溜冰」為例,在沒有舉辦世大運之前,台灣有多少人關注過這項運動呢?如今在世大運揚眉吐氣,我們又面臨「滑輪溜冰」從下一屆起不再是世大運或其他大型賽事的舉辦項目,我們還願意為這項運動投入多少資源呢?在足球、籃球、排球等主流運動,我們就算注入再多的資源,可能短期之內也不會有奪牌希望,我們又願意為此投入多少呢?

為了贏,我們可以不計代價,爭取到賽事主辦權,給選手最好的待遇,徵召各項目最好的選手甚至職業選手參賽,但是贏了之後呢?我們願意不為了贏而付出嗎?我們願意為了奪牌選手發出近億的獎金,但我們願意花費不為了贏而花費三、五十萬培養基層選手嗎?

說穿了,台灣社會並沒有為「發展運動」做出任何準備。

諷刺的是,本次世大運的奪牌數超乎預期,正是因為台灣對於運動選手的培訓、分級、分類毫無章法,使得許多原本早就應該去挑戰更高領域的選手,依然選擇留在校園裡。因為台灣特殊的體育班升學制度,讓選手一旦脫離校園,就失去了各種資源的庇蔭,所以才形成台灣的優秀選手長期留在校園,出了社會反而沒有職業與專業舞台。在亞、奧運等層級更高的賽事上,台灣目前還是缺乏競爭力;世大運的優異表現,頂多是說明了在學生層級的比賽,我們依然擁有競爭力,可是脫離了校園的世界,我們依然遠遠落後。

觀眾們排隊進場看世大運為選手加油,值得我們鼓勵,但是我們的民眾願意在平日付費進場看各種運動賽事嗎?願意付費觀賞各種運動賽事轉播嗎?當世大運結束之後,群眾的熱情能不能轉化為各項賽事平日的觀賞族群?願不願意為了「支持運動」而付出代價?這都決定了將來台灣的運動市場能否撐起場面。

選手們願不願意離開校園,挑戰各種職業運動領域,放下「奪牌就代表運動成績」的執念,付出「可能從此無法奪牌」的代價,在真正最高水準的領域提升自己?這則決定了將來台灣的選手能不能擠身世界頂級之列。

奪牌固然值得開心,但縱使沒奪牌也不需要難過。這次世大運在籃球與排球項目,都打出了令人耳目一新的氣勢,勝負往往只是一個結果,對於台灣運動的未來,超越勝負才是更重要的事。懷抱著舉辦世大運的感動,大家口口聲聲說台灣運動要起飛了,但是兩年後,當我們在世大運不再有優勢與光環時,我們還擁有多少熱情,還願意給選手多少支持?當選手沒有拿下金牌的時候,我們依然關注著,或許才會是這次世大運留給我們真正的價值。

用行動支持報導者

獨立的精神,是自由思想的條件。獨立的媒體,才能守護公共領域,讓自由的討論和真相浮現。

在艱困的媒體環境,《報導者》堅持以非營利組織的模式投入公共領域的調查與深度報導。我們透過讀者的贊助支持來營運,不仰賴商業廣告置入,在獨立自主的前提下,穿梭在各項重要公共議題中。

你的支持能幫助《報導者》持續追蹤國內外新聞事件的真相,邀請你加入 3 種支持方案,和我們一起推動這場媒體小革命。

© 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有你才有報導者
有你才有報導者

這篇文章的完成有賴讀者的贊助支持,我們以非營利模式運作,

邀請你加入 3 種支持方案,讓報導者能夠走更長遠的路。

瞭解更多

有你才有報導者

這篇文章有賴讀者的贊助完成,我們以非營利模式運作,邀請你加入 3 種支持方案,讓我們能走更長遠的路。

瞭解更多

報導者支持方案上線,用你的方式支持報導者!

瞭解更多

開創組織永續經營之路
報導者支持方案上線,用你的方式支持報導者!

瞭解更多

即時追蹤最新報導
即時追蹤最新報導

開啟文章推播功能得到報導者第一手消息!

開啟通知

即時追蹤最新報導

開啟文章推播功能得到報導者第一手消息!

開啟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