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者投稿
自2017年台灣進入「零撲殺」時代後,全國許多公立動物收容所都面臨長期超載問題。根據農委會統計,進入各地收容所的流浪犬貓數已遠遠超過「在養占可留容比例」,以截稿前的台北市數據為例,犬隻為160%,貓隻為183%,但該所認養犬貓數卻從2019年的1,681隻逐年下降,到了2022年1~11月則減少為1,288隻,為近3年來最低。
由於收容所大量安置動物,易產生噪音、異味,往往被視為鄰避設施。這樣的場所通常位處交通不便利、民眾不易前往的地區,也讓這些犬貓的送養變得更困難。與此同時,藏身都市街頭巷尾的民間犬貓中途機構逐漸形成一股不可或缺的力量,共同為流浪犬貓找到新家。
從事民間中途的人們,起初多以自己的家作為中繼站,一邊照顧貓狗、一邊幫牠們尋找認養人。隨著經驗累積,他們希望盡可能地救援更多流浪犬貓,但卻面臨住家空間有限的現實。對認養人來說,到訪陌生的私人住家,也可能讓他們在與犬貓互動時感到不自在。因此,若能在寬敞且公開的環境進行送養,就能創造出更多的媒合機會。
「流浪動物花園協會」就是這樣的民間中途機構。
週末走出台北捷運小碧潭站,映入眼簾的除了有大型購物商場,還有一群正在等家的毛小孩以及照顧牠們的志工。「流浪動物花園協會」每月定期舉辦送養會,希望為等家的犬貓找到有緣認養人。
「流浪動物花園協會」成立20年,已為超過1萬隻犬貓找到新家。自2019年起,他們延續行之有年的送養會模式,與IKEA新店店合作,在賣場的公開空間進行送養;這裡不但交通方便,也常是民眾採購家庭日用品的去處。這一天,創辦人Rose正為一組民眾辦理認養手續。這家人一週前在網路上看到小狗的送養資訊,經過事先聯繫,決定到送養會現場與牠互動,最後確定認養。
「要好好照顧牠喔!(至少)15年喔!」
Rose不忘託付認養人,而這家人立即允諾:「我們會對待狗像對待家人一樣。」一旁的志工提了袋「嫁妝」過來,內有飼料、項圈、清潔用品等物,像是祝福這隻狗到了新家能吃得好、過得好。
「交給他們很放心。我那時候看他們填的問卷,就覺得這是一個很好的人家。」
Rose目送認養人帶著狗離開,一面回憶。相較於公立動物收容所對認養人的條件:只要年滿20歲、無棄養動物紀錄就能辦理手續,民間中途之家對於認養人有較嚴格的審核程序。大部分的民間中途會透過問卷初步了解認養人的飼養觀念是否正確、家人接受度、未來的人生規畫,甚至包括對犬貓的承諾,例如「你願意承擔一隻毛小孩的一生,不離不棄,即使年老生病也不放棄牠嗎?」
除了透過問卷確定認養人是否做好照顧寵物的準備,不少民間中途的志工也會了解其家中空間是否適合犬貓生活。公立動物收容所以電訪為主,但記者拜訪的幾家民間中途則格外注重實際的到府訪查。
「家訪比較能確切知道空間哪裡需要加強,或哪裡不安全。」2019年開始經營貓中途咖啡廳「貓食光」的店長Tommy,就堅持親自到認養人家中訪視。他認為只有電訪,意義不大,因為家中存在太多不確定的風險,像是門窗防護不完善、雜物過多,或是認養人不了解某些植栽(如萬年青、百合)對犬貓是有毒的。
犬貓成功送養,對這些民間中途來說並不是任務的結束。他們會透過社群媒體與飼主保持互動、追蹤動物狀態、提醒何時該接種疫苗與結紮,也確保牠們在新家生活一切安好。
經營流浪動物中途咖啡廳「浪浪別哭」8年的老闆劉憲宗表示,每送養一隻狗或貓,就會為牠成立一個LINE群組,群組內除了飼主,還包含所有經歷送養過程的工作人員。透過便捷的聯絡管道,也讓飼主遇到困難時可以隨時尋求協助。
許多民間中途機構努力推廣動物保護、正確的認養觀念,這些活動也增加流浪犬貓的曝光機會。「我覺得人是滿視覺的動物,」劉憲宗坦言,多數流浪犬貓為混血,被稱作「米克斯」(Mix);相對於品種犬貓,認養人較不容易被米克斯的外表吸引。因此他們格外注重店內犬貓的形象呈現,除了為牠們用心拍攝照片、刊登在網站上,也定期在YouTube上分享送養經驗與動物的生命故事,頻道至今已累計超過10萬粉絲訂閱。
從為流浪貓狗打造形象、了解認養人並進行家訪等送養程序的把關,以及送養後的長期追蹤,民間中途以「嫁女兒」的謹慎心態,希望為流浪動物找到一個適合的家,並減少退養的情況發生。
他進一步說明,8年前「浪浪別哭」選擇以咖啡店形式結合犬貓中途,就是希望在市區裡面能有一個開放空間,以一間店固定4隻狗、10隻貓的數量,除了收養少量流浪動物,也讓民眾在輕鬆享用餐點的同時,與犬貓更親密地互動。
「浪浪別哭」透過餐廳平易近人的環境,自2015年第一家台北店成立至今,共成功送養出1,200餘隻犬貓。然而劉憲宗回憶起當初剛開店時,也曾發生狗咬客人的事件:當時一切都才剛起步,犬隻的攻擊行為除了會降低人們的認養意願,也忽略狗會做出此舉可能是來自於對環境、人類的焦慮。後來他報名寵物訓練課程,教會流浪犬貓在店內定點大小便、降低攻擊行為,以及能更放鬆地與人相處。劉憲宗觀察到,流浪犬貓因為長期在野外生活,看到人群自然會比較警戒;所以在牠們進入店內與客人互動前,都會經過評估及適應。
除了狗,流浪貓同樣也會面臨與人類接觸時的焦慮感。
「柳丁」是目前收容60隻貓咪、已成立10年的「台灣愛貓協會」志工,她認為透過漸進式的訓練,能讓機構裡個性較為膽小、懼怕人類的「怕怕貓」降低攻擊性、變得親人,有助於送養。志工們會使用軟逗貓棒、肉泥、罐頭,與這些貓建立關係,「時間久了,有些貓漸漸就會願意給人摸,」柳丁說,個性的突破會讓貓在找新家的路上變得更順遂。
現在的「妞妞」雖然走路緩慢,卻很親人。髮廊設計師Kiki說,「從收容所帶出來後,至少可以讓牠乾乾淨淨、漂漂亮亮的。」髮廊是「妞妞」安寧中途的港灣,這裡除了是老狗頤養天年的家,也是一個認養管道。Kiki知道老狗送養不易:
「如果能送出去就是奇蹟,沒有的話我們也會照顧到牠離開。」
「這些狗已經在收容所裡面辛苦了7、8年,或許也只剩一年可以活,讓牠們出來有生活品質,至少最後這段時間是幸福的,」王愷云哽咽地談到,有太多狗是在收容所內離世,因此她努力想讓這群流浪犬保有生命該有的尊嚴,「至少讓牠們走的時候不要躺在尿裡,大小便沾得全身都是。」
由於弱勢貓狗往往因年老、病弱或特殊難照顧的疾病,導致牠們比較不容易被領養。因此,有些民間中途之家便開始專門收留這群邊緣貓狗,賦予牠們生命新的可能。
2014年,「拼圖喵中途之家」創辦人陳人祥意外收容了一隻愛滋貓,取名「白心」。他說當時很多中途之家擔心愛滋貓傳染病毒給其他健康的貓,不敢收容。所謂的「貓愛滋」,指的是貓免疫缺陷病毒(FIV),病毒不會傳染給人類、狗或是其他物種,但會透過貓之間的血液或唾液傳播,所以照護時需要跟其他中途貓隔開空間。
為了「白心」,陳人祥打造一個專門收容愛滋貓的空間,讓牠們可以自由跑跳、有朋友、有生活品質、有尊嚴:
「牠們只是生病不是犯罪,為什麼要一輩子被關在籠子裡?」
然而,仍有很多人對愛滋貓不理解,導致牠們在找家的路上困難重重。陳人祥剛設立愛滋貓房時,曾經遇過認養人突然爽約,原因是家中長輩誤以為貓愛滋會傳染給家人。他認為,這都是因為無知而造成的恐懼,「我應該要做些什麼,讓大家理解愛滋貓沒有那麼可怕。」因此,拼圖喵不定期舉辦活動,讓民眾都能在舒適的環境下與愛滋貓互動,感受生命平權的重要。
在「拼圖喵」,愛滋貓房和一般貓房分開,但照顧上並沒有什麼不同。若貓感染FIV,其實也只有極少比例的貓會有嚴重的自體免疫反應,大部分的情況下,就像一般的貓一樣生活。
陳人祥觀察到,近年來大家雖然已經慢慢了解FIV並不會傳染給人類,但面對潛在的發病機率,多數認養人依然不願意冒險。目前願意來認養的人,主要都是有照顧愛滋貓經驗的飼主;對家裡飼養一般貓的認養人來說,若缺乏隔離空間或照顧經驗,就更沒有動機認養。陳人祥認為,設立「拼圖喵」就是盡自己所能收容愛滋貓,至少避免牠們回到街上,造成更多貓隻感染。
民間中途以他們的力量搭起流浪犬貓與認養人間的橋梁,嚴謹的把關程序,出於希望可以減少退養的情況,讓流浪犬貓可以找到一個能長期陪伴牠們的家人、不再任意地丟棄牠們。長期關注民間收容所議題的台灣大學法律學系教授林明鏘認為,在公立動物收容所滿載的情況下,民間中途確實發揮了功能,在送養程序、動物照護上能做得比政府更細緻。
但是,這種不求回報的付出,形同一種濃烈的愛,也讓民間中途在為動物找飼主時,格外在意到底有沒有幫這些犬貓找到一個「最適合的」家庭。
民間中途對犬貓送養的擔憂,主要能從犬貓晶片轉移的程序上一窺端倪。這種植入犬貓體內的「晶片」,相當於牠們的身分證,晶片內會詳細記錄犬貓的飼主資訊。當民間中途將犬貓送養給下一個主人時,依據《寵物登記管理辦法》第6條之規定,送養人應在動物送出的一個月內就進行移轉;但很多民間中途並不願意在短時間內就移轉晶片的名字,有些機構採取多保留幾個月的措施,甚至會長達數年。
棄養事件頻發,不少民間中途往往出於對犬貓的擔心,設定觀察期甚至一再延長。送養過程中,通常會要求認養人簽屬一份私人契約,除了說明觀察期的長度及認養規範,若於此期間發生違反雙方規定者,中途機構將有權以法律途徑領回動物。
以台灣愛貓協會為例,觀察期為3個月,無違約才會移轉晶片給飼主。「之前遇過有人會用假的環境照片騙我們,」柳丁說,「我們在第2個月察覺(飼養狀況)有異,要求家訪,(飼主)拖了很久才答應讓我們帶回。」從這個案例可以看出,3個月的觀察期讓機構得以即時把關有疑慮的認養人,也反映出民間中途非常重視為動物找到最合適的飼主。
然而曾參與《動物保護法》立法、現為台灣動物保護法律研究協會律師的顏紘頤認為,這樣會造成管制上的混亂。他舉例,若今天晶片尚未移轉,但不幸發生認養人虐待犬貓的事件,法官判決時要以何為依據?「是要免除擔任飼主的義務嗎?」另外,若有飼主認養犬貓後想立刻為寵物投保,部分保險業者規定,晶片登記名字需為投保者,如此一來就會造成投保上的困擾。
目前社會對晶片所有權的移轉問題看法不一,部分民間中途對犬貓難以放手的愛,以拉長觀察期,或不轉移晶片來避免不適任的認養人。對此林明鏘認為,最根本的解決方式,還是應該回歸人們飼養觀念的釐清與教育。「認養對很多人來說是一時興起,」他表示,動物是單方面被飼主選擇的,所以人們在認養前,就應審慎思考自己是否適合、有能力養寵物。
Rose說,做民間中途的20年來,每送出一隻流浪犬貓,都像在做生命教育。這樣的心情,也是每個民間中途的寫照,希望親手送養的每隻流浪犬貓都能找到新家、展開新生活,有願意愛牠的家人相伴餘生。對他們來說,這就是最欣慰的事;而這裡,也會是牠們永遠的娘家。
用行動支持報導者
獨立的精神,是自由思想的條件。獨立的媒體,才能守護公共領域,讓自由的討論和真相浮現。
在艱困的媒體環境,《報導者》堅持以非營利組織的模式投入公共領域的調查與深度報導。我們透過讀者的贊助支持來營運,不仰賴商業廣告置入,在獨立自主的前提下,穿梭在各項重要公共議題中。
你的支持能幫助《報導者》持續追蹤國內外新聞事件的真相,邀請你加入 3 種支持方案,和我們一起推動這場媒體小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