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現場 X 有河book】
上網,把(虛擬的)書丟進購物車,結帳,物流配送,小七取件。
人和書的關係,可以無縫接軌、冰冷順暢。
人和書的關係,也可以不止於如此。
走進書店,拿起一本書,撫摸書皮,打開讀幾段,書頁翻飛間,耳邊傳來生祥樂隊的歌曲〈南風〉:「我的鑰匙變孤僻/吵著回鄉找屋/海風北上幫忙敲門/它一身酸臭」,在哀婉的嗩吶聲中,你不經意地看到架上就有一本《南風》攝影集,和許多環境議題的書放在一起。你打開,彰化大城鄉,倚著牆渺小如螻蟻的老婦,下一頁,濁水溪出海口有如猙獰異形盤據的六輕工廠。你因這沉重議題而想得出神,一隻店貓忽焉躍過,扯亂思緒的線頭,你望向櫃檯後方,店員羞澀地朝你眨眨眼,你想和他聊一本書,他卻把你引進閱讀的蹊徑:從一片葉到一棵樹,進而是一整片森林。
11月起,《報導者》在每週末推出書評專欄,由閱讀現場的第一線觀察員:北中南的獨立書店輪流推薦心頭好。
人與書的關係,因為書店,有了景深與溫度,以及更多的可能。
從小開始,我的世界就是一片混沌:雖有雙眼卻看不清,雖有耳朵卻被雜音干擾,無法收到屬於我的訊號。我懷疑自己降落在錯誤的星球與錯誤的軀體之內,然而在迷惘中,仍得繼續摸索前進。而在這條路上,始終支撐著我的,就是閱讀。心儀的作者們有如浮木,讓我不致隨波逐流。
然後我也開始寫作,在焦慮中艱難地爬格子,眼盲耳聾、肢體傷殘,尚未發覺書寫的快樂。要一直到很晚,我才發現了詩,於是終於有混沌初開的感覺!而這鑿開我的孔竅、在我的瞳孔點上星光、給我一根肋骨、並在我的口鼻間吹進氣息的其中一位作者,就是孫維民。
初次讀到孫維民,我很震撼!雖然當時我已讀詩、寫詩一段時間,但這卻是我前所未見的詩。我萬萬想不到,我一直關心的那些事、始終捉摸不著的想法、困頓於其中的難題,他可以用這麼不可思議的方式寫出來!我在心裡大聲吶喊著,彷彿經歷了這麼久的迷失,終於找到來自我星球的同伴,他為我帶來故鄉的消息,消解了我長久以來的鄉愁。這些詩,勇於提出最艱難的問題,直視人間最卑瑣的處境,以安靜沉穩的筆法,同時在綠蔭間漫步並且向內心探索,每個字都安住於均衡的架構間,聲音和意義互相倚靠,尋常的陽光和陰影,因他的詩句而婆娑⋯⋯此後,這些詩就伴隨在我左右,生活中有許多奇異、美麗或者荒唐、無解的片刻,他的詩自然會從心底湧現,帶給我安慰與鼓勵。
當然我也知道,我解讀出來的詩中密碼,有很多自我投射和斷章取義,也受限於我的學識和偏見,但這又如何呢?閱讀本就是讀者的再創作,就像張愛玲的名句:「我愛你,與你何干?」因此儘管有許多朋友對我熱愛孫維民的詩感到不解,這也和我無關,因為我在詩中得到的世界,已是我人生最珍貴的寶藏。
第一次接觸他的詩集是《麒麟》,那就像初戀一樣,是無法取代的。接著我倒回去追讀了《異形》和《拜波之塔》,也讀了散文集《所羅門與百合花》,接著,在心跳加速的期待中,盼到了第4本詩集《日子》。說真的,當時我很擔心他無法超越前一本,然而,我的擔心是多餘的,《日子》超越了前作,整體上來講,又更為明亮且入世。
今年,當我知道第5本詩集《地表上》即將出版時,我又重複了上一次的擔心,但我心裡也做好了萬全的準備,我認為自己可以接受一切,因為,我無法想像有一本詩集可以超越《日子》。不過,很高興我錯了!
《地表上》不僅保持了他一貫的關懷和獨有的音色,在題材上也有突破,而最令我不敢相信,簡直下巴和眼珠子都要掉下來的是:過去被很多人批評過於拘謹的他,突然變輕鬆了!以前他的詩也有許多幽默,卻都深藏在悲鬱和驚悚底下,但這次有些詩竟然令我爆笑出來!比如形容一位守法騎士:「生命徵象美好/沒有喝酒或鬼附/警察也只能夠按讚─」,我不管讀幾次都笑倒在地。這本詩集異乎尋常地加入許多流行用語,這已經夠稀奇了,更稀奇的是,他居然能夠在這些略顯輕浮,大多帶有嘲諷意味的用語之後,不著痕跡地將詩的尾聲收束起來,回到安靜的、詩的本質,甚至因為這些雜質,而讓詩更澄澈了,這是多麼不可思議!
其實,之前就曾在報上讀到幾首他改變詩風的詩,當時他的幾位鐵粉表達了質疑,我心裡也有些疑慮,奇妙的是,當這些詩被排進這本詩集中,我一首、一首慢慢讀下來,於是我就懂了,也安心了。我明白了這些詩出現在此時的意義,我也確認了他仍然是孫維民,只是他做了許多資深詩人不敢嘗試的突破,並且成功了!大家都知道,超越自己永遠是最難的,然而仔細想想,曾經以詩處理過那麼多難題的他,怎麼會不敢突破自我呢?我很高興讀到這樣的改變。
當然《地表上》的成就不止於此。我們見多了資深詩人墮落的慘狀,大多是自我重複、沒有自知之明,明明靈感和詩意枯竭,仍堅持用制式化的長短句扼殺詩。但孫維民沒有這個問題,我相信那是因為他踏實地生活著,持續觀察和思考,並且保持了柔軟的心,因此能不斷寫出意象豐沛、如夢似幻的詩,美得令我嘆息!比如:「草叢中,月亮突然飛升─/它是最美的夜行動物/花豹也能同意」、「奔馳於公路的車子/安靜如水中的茶葉」、「只有月光到場/可是非常悔恨/她嘆口氣。清輝/灑向不存在的羊群」、「然而夜色必要降臨。/況且,尚未抵達的地方/那裡的風景最美─」⋯⋯美好的句子太多,不僅截取不易,也會破壞一首詩的完整,所以就不再列舉了,更何況,在許多平靜的美景底下,總是埋藏著讓人不安的伏筆,這也是他的拿手絕活,別無分號。
而這本詩集最讓我顫慄的(幾乎能聽到體內骨架撼動的聲音),應該是關於死亡的詩。我真的很感激世上有這樣的詩人,他願意誠實面對生命,不閃躲、不修飾,在遭遇了生命中最深的悲慟之後,他經歷過一段自我質疑與整理,然後,給出了最溫暖的理解。這麼簡單的文字,讀者可能輕易略過,不為所動,也可能在一段時間以後,重新進入這一段文字,而後被擊潰,如獲新生。我的情況是最幸運的,我在同樣的悲慟之中(不久前一隻貓在我身邊斷氣,現在則是親人病危)讀到這些詩,得到了極大的撫慰,我不想說那是療癒,因為這個詞太輕易了。〈樂園重現的一種方式〉(節錄):
你死後 有一部份的我 也死了 那裡變成虛空
可是,死有仁慈的一面: 祂用你的愛 (已經不朽的愛) 填補那一部份
那一部份 在我心裡 如同伊甸
好了,關於這本詩集的閒聊(我不會說這是評論)差不多到尾聲了。孫維民在〈人工〉這首詩中為詩辯護,他將寫詩比喻為:為電池充電。而當生命沉寂、受困的時候,但願充飽電的一首詩能夠:「支撐我以人工的光熱」。我知道他的詩還不能算是巧奪天工(畢竟人是地表上離天工最遠的生物,相信作者也能同意),但是在所有的人工之中,孫維民的詩,總能給我啟發和力量。身為讀者,我是多麼幸運。而身為創作者,我常常想著:我對心儀的作者的理解,和我的讀者對我的理解,這兩者加起來,會不會就是我來到這個星球上,所要追尋的呢?會不會是這樣的呢?關於這個,七竅只開了一半的我,還有許多疑惑和不滿,要繼續不停地追問下去,用這人工的光熱,記錄每一個煙火似的黃昏。
用行動支持報導者
獨立的精神,是自由思想的條件。獨立的媒體,才能守護公共領域,讓自由的討論和真相浮現。
在艱困的媒體環境,《報導者》堅持以非營利組織的模式投入公共領域的調查與深度報導。我們透過讀者的贊助支持來營運,不仰賴商業廣告置入,在獨立自主的前提下,穿梭在各項重要公共議題中。
你的支持能幫助《報導者》持續追蹤國內外新聞事件的真相,邀請你加入 3 種支持方案,和我們一起推動這場媒體小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