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續3年的缺工潮,從營建業、製造業,在去年(2022)下半年蔓延到內需服務業。
慘淡經營兩年多的餐飲旅宿業要迎來疫後復甦曙光時,沒想到人才不歸隊,年輕人消失,職缺率創史上新高,也是目前僅次於水電燃氣最缺工的行業。
擁有84萬就業大軍的餐飲旅宿業,2021年的薪資中位數為36.8萬,是台灣僅高於教育業(學齡前、教育補助)的低薪產業。在加薪2成仍追不上台灣全體勞工薪資中位數50.1萬的情況下,業者號稱「加薪搶工」,究竟會有多少成效?
《報導者》進入餐飲旅宿服務現場發現,缺工重災區出現在台灣最富有的城市:
新竹縣竹北市。
去年竹北連開兩間新購物中心,預計今年再新增一家,但從開幕之時,百貨餐廳就飽受求才之苦。業者用加薪、補助房屋津貼、幫員工找宿舍,甚至以薪資比其他縣市高2成條件,企圖從外縣市調人,成效卻不彰。
一位業者說:「缺工率還高達7成,1個人要當3個人用。」
人到底去哪裡了?
除了外送吸走大批餐飲人才外,學生打工族也漸漸從餐飲業消失。我們訪問20、30、40代的餐飲人,看見這行業已因缺工陷入惡循環──年輕人有其他新奇工作選擇不進入,中生代被迫早熟升遷卻壓力爆表,老鳥不願白教傳承技術──一代無法傳承一代。
少子化趨勢讓部分警覺業者認定,此波缺工潮是結構性改變的關鍵點,不是短暫人才供需失衡而已。有業主將眼光投向建教僑生,更大部分則鎖定中高齡族群,一改過去對中高齡相對不友善的職場文化,重新設計工作流程以符合中高齡體力負荷。
一場大疫改變很多事,有誰會想到過去滿街小吃攤、B級美食店的庶民風景也會發生改變?
改變什麼?也許調薪後物價跟著上漲,也許看到不堪負荷成本上漲的老字號店家關閉,也許在現場看到更多中高齡臉孔⋯⋯。
《報導者》記者透過現場的採訪紀錄,試圖勾勒未來可能的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