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我們失去5個孩子——搶救兒童高死亡率

2018.4.2 最後更新
不到1,000公克的巴掌天使,完成腸子修補手術,細若手指的小腳在保溫箱裡微弱地顫動,那是他為了活下去的努力。加護病房外,「95!95!」的急救代碼廣播響起,母親心碎的哭聲畫破醫院長廊的寂靜,那是一個小生命消逝的聲音。
每一天,有5個孩子從台灣離去,多少孩子儘管羸弱仍有求生本能;除了重大先天疾病,早產、急症或溺水、墜樓、車禍的孩子都有機會被救治或防範,只因居住的地方沒有兒科醫療、家庭經濟弱勢無法就醫,或因安全教育及防護不足而「枉死」。
台灣19歲以下兒童死亡率,25年來降幅落後世界平均值、是已開發國家的後段班。兒童急重症科醫師老化凋零、在後繼無人中「爆肝」;提供24小時兒童急診的醫院持續消退,家長半夜抱病兒可能求助無門;守護巴掌天使的新生兒科醫師無償外接轉診病兒、風險得自扛;站在兒虐最前線的兒少保護醫療工作者,往往只能義務「做功德」;擔負重症醫療最後線及創新技術、世代健康研究任務的四大兒童醫院,都因經費不足而「玩假的」。
比起催生,改善兒童高死亡率是更為急迫的人口戰役!《報導者》採訪團隊從都會走進偏鄉,從醫院體制到國家政策,解析兒童照護如何貧窮化、零碎化,檢視醫療及社會防護的破網。
「謝謝你,來到這個世界!」
10年前,日本正式成為人口負成長國家時,有老人對公園裡嬉笑玩耍的孩子敬禮、致謝。2017年,我們少了15,000個新生兒、卻有1,800多個孩子死亡,步日本後塵,死亡人口超越出生人口,我們如何以更關注兒童生命與健康權益的方式,對孩子說一聲:「謝謝你們,來到台灣!」
監製|楊惠君 記者|楊惠君、張子午、陳麗婷、張雅雯 攝影|林佑恩、曾原信、吳逸驊、余志偉、林韶安 影片|林佑恩、陳麗婷、吳逸驊 編輯|張詩芸、賴子歆、陳思樺 資料整合|陳貞樺、蔣宜婷 設計|黃禹禛、林珍娜 行銷|王儀君 合作媒體|今周刊 特別感謝|台灣兒科醫學會、台灣兒童急診醫學會、台灣新生兒科醫學會、成大健康資料加值應用研究中心 ★本專題參與「一起夢想GoReport深度報導計畫」,於GOMAJI平台募款,募集專案特約記者人力及田調經費,全職記者費用則由《報導者》自籌
Fill 1
生得少,卻死得多──搶救我們「枉死」的孩子!

生得少,卻死得多──搶救我們「枉死」的孩子!

無論比出生率或兒童死亡率,台灣竟然都敬陪末座。擁有世界級的醫療技術、逾99%的健保覆蓋率,為什麼我們每天還有5個孩子離世…
2018.4.1
Fill 1
【急重症篇】連救命都缺武器?急重症病兒幾成「醫療難民」

【急重症篇】連救命都缺武器?急重症病兒幾成「醫療難民」

從巴掌大的新生兒到意外或重症的大小孩,第一線急重症科醫師搶救病童之前,竟還要先「搶救」急救的醫材和藥品?
2018.4.1
Fill 1
【轉診篇】把普悠瑪當救護車?斷裂的轉診生命線

【轉診篇】把普悠瑪當救護車?斷裂的轉診生命線

美國後送病童的救護車,「就像一台移動的加護病房」。台灣的呢?不少醫師說,「有些,就是一台運人的『貨車』。」
2018.4.1
Fill 1
【偏鄉篇1】健康不平等──台灣三大兒童高死亡區

【偏鄉篇1】健康不平等──台灣三大兒童高死亡區

台灣以健保制度自豪,然而健保並未改變城鄉差距造成的不平等。 偏鄉的孩子幾乎從在媽媽肚子裡就開始和生存奮戰。
2018.4.1
Fill 1
【偏鄉篇2】從醫療奉獻到經營事業──偏鄉兒科醫師的世代轉折

【偏鄉篇2】從醫療奉獻到經營事業──偏鄉兒科醫師的世代轉折

在偏鄉服務的兒科醫師總有許多光環:台灣「史懷哲」、「仁醫」…但不同世代與現實環境中,兒科醫師的職涯選擇已更多元。
2018.4.1
Fill 1
【偏鄉篇3】醫院好遠、夢想也是──部落女孩失落的音符

【偏鄉篇3】醫院好遠、夢想也是──部落女孩失落的音符

「住在東部好像是一種罪!」單純的就醫,都需要靠「貴人」協助才能成行。愛唱歌的小女孩寶婷,就這樣流失了聽力…
2018.4.1
載入更多
報導者支持方案上線,用你的方式支持報導者!

瞭解更多

開創組織永續經營之路
報導者支持方案上線,用你的方式支持報導者!

瞭解更多

即時追蹤最新報導
即時追蹤最新報導

開啟文章推播功能得到報導者第一手消息!

開啟通知

即時追蹤最新報導

開啟文章推播功能得到報導者第一手消息!

開啟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