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共力研究社研究員
政府為提高廠商減少碳排的誘因,開放企業若通過「自主減量計畫」就可大幅減少碳費負擔,但規範卻完全忽略可能因製程改變等減排措施而受到衝擊的勞工。作者呼籲政府將勞資團體協商作為自主減量計畫要件,在給予廠商優惠的同時也保障勞工權益。
延宕多時的《最低工資法》草案終於送進立院等待協商,這是否能提升台灣受薪階級的所得、改善經濟果實分配不均?長年關注勞動議題的盧其宏以數據說明,要改善只有資方享有價格紅利的調薪現制,新法尚須重新界定參採指標。
三級警戒終於降級,這波本土疫情對於台灣勞動市場與產業發展的有哪些深遠影響?《報導者》透過4組關鍵數據呈現失業率外的細微變化:哪些產業、什麼型態的勞工受衝擊最大?又是哪幾項產業逆勢成長?
因應本土疫情嚴峻、政府提出紓困4.0方案,針對特定行業提出薪資補貼,希望能扶助企業、減少失業,作者整理OECD國家為了穩定就業提出的紓困方案,直指台灣政策三項不足之處⋯⋯
瞭解更多
瞭解更多
開啟文章推播功能得到報導者第一手消息!
開啟通知
開啟文章推播功能得到報導者第一手消息!
開啟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