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新聞專題:戰爭與和平

新聞線上

隱形的新聞戰士──與記者和特派員出生入死的Fixer
(插畫/鄭涵文)

文字大小

分享

收藏

前往專題

【這篇新聞,你也可以用聽的】
0:00
0:00
中文讀報

【新聞線上】隱形的新聞戰士──與記者和特派員出生入死的Fixer

0:00
0:00
俄文讀報

Фиксеры: невидимые воины новостных фронтов

0:00
0:00
法文讀報

Guerrier-journaliste invisible──Fixeur encourant la mort aux côtés des journalistes et correspondants

我曾經有3年的時間,以獨立記者的身分在東南亞國家採訪新聞,國際新聞是我主要關注和負責的領域。進入不同國家採訪,要在陌生的環境下把故事一點一滴拼湊起來,不但必須克服語言、文化、議題背景等等障礙,有時因為議題敏感也會面臨危險。

國際採訪除了記者自己要花時間研究和蒐集資料外,到了國外的新聞現場,通常還需要一位熟悉該議題的當地人士協助,才有辦法在短時間內找到關鍵的受訪者,或者進入一些外國媒體沒有辦法單獨前往的地點。

這個角色在國際採訪的領域裡,被稱作為「Fixer」。

記者的當地嚮導、助手兼翻譯

Fixer這個字並沒有正式的中文翻譯,這個角色就是在國際特派員和記者僱用的當地「嚮導」或是「助手」。他們的工作是協助特派員和記者完成新聞採訪,包括尋找受訪者、聯絡地方政府官員、申請採訪許可等等,有時也可以充當翻譯人員。若採訪的地點是危險的戰地或是情勢緊張的地區,他們還可以對記者安全保護上提供協助,所以Fixer和記者之間也要有高度的互相信任。

一般來說,記者在出發前往國外採訪之前,就會透過當地友人或是一些新聞機構和組織的協助,找到可靠的Fixer人選。最適合的人選通常是當地的新聞從業人員或有新聞採訪經驗的人,因為他們了解記者工作的需求,並且有一定的新聞敏感度和人脈。

例如,台灣如果在舉行總統大選的時刻,沒有專門在台灣派駐記者的國際新聞媒體,會派特派員來台灣採訪,這些來台灣採訪的外國記者也會在台灣找到合適的Fixer,幫助他們接洽採訪候選人、政治人物、里長等各種受訪者。

除了選舉這種危險性不高的國際採訪外,像戰爭爆發時,各國前往戰爭地區採訪的媒體記者,也常需要Fixer的協助。像2022年2月24日爆發的俄羅斯入侵烏克蘭戰爭,就是一個例子。

烏克蘭戰爭裡的Fixer
Fill 1
新聞戰士、記者、特派員、Fixer
在烏克蘭採訪中的記者與Fixer。(攝影/Sergii Kharchenko/NurPhoto via AFP)

俄國侵略烏克蘭戰爭爆發後,國際各媒體都派出特派員進入戰地採訪。來到烏克蘭的國際記者幾乎都需要烏克蘭的Fixer協助,才有辦法完成任務。這些Fixer冒著生命危險,協助國際特派員完成新聞報導,將戰爭的殘酷傳給世界。已經有人不幸罹難。

3月14日,在被俄軍攻擊的烏克蘭基輔北方的村落戈連卡(Horenka),兩位美國《福斯新聞》(Fox News)的記者與烏克蘭的Fixer庫夫希諾娃(Oleksandra Kuvshynova)的轎車遭到砲火波及。55歲的攝影記者札克塞夫斯基(Pierre Zakrzewski)與庫夫希諾娃都死於戰火,另一名《福斯新聞》的記者霍爾(Benjamin Hall)身受重傷。

除了烏克蘭的Fixer庫夫希諾娃,被戰火波及而殉職,還有2位烏克蘭的Fixer也被俄軍綁架、虐待。這些冒著生命危險協助國際特派員和記者在戰地報導的Fixer,奉獻自己的專業、甚至犠牲生命,但因為並不是記者,在報導中不會掛上他們的名字,他們協助記者完成報導的努力和付出,過去不會被關注,更別說因為報導所得到的名聲與掌聲。

如今,Fixer逐漸受到重視,部分國際採訪的文章裡,已經開始把Fixer的名字掛在文章中。但有的時候,並不是因為媒體不重視Fixer、才不掛上他們的名字,而是有些敏感的議題,他們的名字或身分曝光,反而更有可能為他們帶來危險。我自己過去採訪的緬甸羅興亞人議題時,就遇過這樣的例子。

敏感議題不能曝光身分

2016年底,我進入緬甸西部的若開邦採訪羅興亞難民營。因為緬甸政府強制將羅興亞人的居住地點跟當地緬甸人、若開人分開,羅興亞人被圈在幾處受管制的難民營中。緬甸政府更禁止外國記者進入。

若開人跟羅興亞人之間的關係相當緊張,雙方相互仇視、水火不容。當時協助我偷渡進入難民營的若開人Fixer說,他從小跟羅興亞人比鄰而居,兩個族群的仇恨,很多都是被政府刻意挑起,他不會恨自己的鄰居。

但是他也知道,若是他的族人發現他在幫助外國記者採訪羅興亞人受迫害的狀況,他會被視為是民族的叛徒、可能遭到暴打。

我記得,當時他和我笑著談論這些內容,但等到我回到旅館沉澱下來之後才驚覺,他是冒著怎樣大的生命危險幫助我進行採訪。

國際採訪新聞如果沒有當地的Fixer協助,很多重要的議題都無法被呈現在新聞版面上。他們,絕對稱得上是,隱形的新聞戰士。如果,願意擔任Fixer的人減少或消失,可能讓很多國際重要的新聞、甚至戰爭實況,無法被報導和看見。

誰幫我們完成了這篇文章

文字/楊智強 在《報導者》團隊中負責國防、外交、漁業與人權等相關新聞。2016年到2019年間為自由撰稿者,長時間關注緬甸與羅興亞人議題。

設計/鄭涵文 曾任記者寫很多字,現下更專心畫畫。平生無大志,喜用圖像化繁為簡、嘰嘰喳喳說故事。成就感來自觀者看圖後的會心一笑。

核稿/楊惠君 從沒有手機和電腦的時代開始當記者。記者是挖礦人、是點燈人、是魔術師──要挖掘世界的不堪,為喪志的人點燈,將悲傷的事幻化成美麗的彩虹⋯⋯常常會失敗,但不能放棄去做到。

審閱/黃哲斌 正職是搞笑老爸,副業是寫字換米,大多撰寫媒體與科技主題的專欄。愛讀書,因為兩個兒子,特別愛上童書繪本與少年小說。寫過一本給青少年的媒體識讀與資訊教養專書《未來媒體我看見》。

責任編輯/陳韻如 新聞系畢業後,就投入編輯這份工作,非常努力讓每一篇報導都美美的呈現在讀者面前,希望你也喜歡這篇文章。

【讀報】本篇文章有讀報功能,中文讀報由本文作者楊智強錄製。外文讀報由合作單位中央廣播電台提供,俄文讀報者為俄文節目召集人瑪莎(Maria Ostasheva),法文讀報者為法文節目主持人華澤晏(François-Xavier Boulay)。

中央廣播電臺使用14種語言,透過新聞、節目、網站、社群等平台,將台灣的政治、社會、科技、文化等面向介紹給國際社會。

Fill 1
央廣小logo底圖白

※想看更多深度兒少新聞報導,請至《少年報導者》官網

用行動支持報導者

獨立的精神,是自由思想的條件。獨立的媒體,才能守護公共領域,讓自由的討論和真相浮現。

在艱困的媒體環境,《報導者》堅持以非營利組織的模式投入公共領域的調查與深度報導。我們透過讀者的贊助支持來營運,不仰賴商業廣告置入,在獨立自主的前提下,穿梭在各項重要公共議題中。

你的支持能幫助《報導者》持續追蹤國內外新聞事件的真相,邀請你加入 3 種支持方案,和我們一起推動這場媒體小革命。

本文依 CC 創用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3.0台灣授權條款釋出

有你才有報導者
有你才有報導者

這篇文章的完成有賴讀者的贊助支持,我們以非營利模式運作,

邀請你加入 3 種支持方案,讓報導者能夠走更長遠的路。

瞭解更多

有你才有報導者

這篇文章有賴讀者的贊助完成,我們以非營利模式運作,邀請你加入 3 種支持方案,讓我們能走更長遠的路。

瞭解更多

報導者支持方案上線,用你的方式支持報導者!

瞭解更多

開創組織永續經營之路
報導者支持方案上線,用你的方式支持報導者!

瞭解更多

即時追蹤最新報導
即時追蹤最新報導

開啟文章推播功能得到報導者第一手消息!

開啟通知

即時追蹤最新報導

開啟文章推播功能得到報導者第一手消息!

開啟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