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導者》攝影工作坊──在地影像扎根計畫
「有時候,自己是一盞燈,卻看不清楚前方的路。」
他是花蓮移動的風景,小朋友下課後的殷切等待,街頭觀光客的驚喜。他是「老鼠貝果」,鄉親暱稱的「巴俗」,本名林將,返鄉13年開了一間咖啡館、成立「老鼠貝果實驗室」賣貝果,以能力所及展現關懷社會的能量,並計畫2019年6月去看美國職棒小聯盟比賽,當作70歲生日禮物。透過這組影像紀錄,期待傳遞一個想法:努力生活朝向夢想,成為自己人生最美的風景。
1950年出生的林將,幼年就常被擔任棒球捕手的叔叔帶去看比賽,啟蒙對體育的熱愛,職業生涯,不是在推廣體育,就是在報導體育。55歲卸下中華職棒球隊副領隊時自問:「我要繼續找這樣的工作嗎?」北漂38年的中年大叔沒有「操!他媽的台北」的憤世,但對運動的熱情卻有些消失了,於是就在2005年初冷的冬天,舉家返鄉。
2006年春天,林將在老家、花蓮市中正路上開了「泥巴咖啡館」,不得不說是「文青咖啡館」浪潮的祖師爺,因為他曾經在高中三年級榮獲花蓮縣作文比賽第一名,長大後擔任《民生報》、自立報系、《體育世界》雜誌的記者,2014年還和國際裁判黃武雄合著出版《世界盃足球戰國誌》。
2007年的一次民宿展覽計畫合作中,包括泥巴咖啡老闆林將在內的一群固定聚會的讀書會朋友,看見花蓮觀光發展迅速將帶來的巨大改變,希望「結合大家的力量,讓花蓮更好」。於是催生了「慢城花蓮」,共同守護在地生活的價值。他更力挺認同的公共事務,不給自己將來遺憾的機會。
喝咖啡該配個點心吧!林將想起小時候被阿公帶著看神明遶境,七爺、八爺、千里眼胸前掛著「鹹光餅」,阿公就會求一個來給乖孫吃,那種高興跟享受,深深烙印在小林將心上。這種「硬式甜甜圈」的升級版就是更好吃的貝果了。所以,當林將有機會碰到朋友或爸媽不在場的孩子叫一聲「貝果爺爺」、要一個貝果時,他都會很高興跟孩子分享。有高中生開心的對林將說,6年前在明義國小有吃到免費貝果喔!
這份柔軟,也展現在貝果實驗室裡。從當初花了5千元學做全麥貝果到今日研發出10多種口味,參與的「白老鼠」從一號林將、到至今先後超過10位夥伴,全都是主動尋上門、加入工作室的,林將成為這些年輕人追尋生命意義的停泊站。
2009年4月1日愚人節開始,林將戴著粗眉大鼻子面具的小丑,踩著三輪車上花蓮街頭賣起「老鼠貝果」,座右銘是「以歡樂的方式分享美好事物」,進一步爬梳到「玩出最棒的貝果」,如今更大的目標是「玩出最棒的人生」。面對起起落落的人生,林將就像看球賽輸贏一樣有所體悟。他說,有時候,自己是一盞燈,卻看不清楚前方的路。
最近,林將看完電影《班恩回家》(Ben Is Back)後有感而發:一個人要從「癮」裡脫困而出,絕對不容易;但放棄只是一念之間,堅持卻要一直努力。他說:「我要一直努力,直到再見。」
我在工作坊期間完成一支7分鐘影片──「土壤的救贖」,對外發表的是另一個全新題材的平面攝影專題「花蓮最美風景──老鼠貝果.林將故事」。學習到最大的收穫,是被開啟「經營畫面」的概念,觀察、預知的能力比按快門更先決,篩選找對關鍵人物就事半功倍,成為被拍攝者的夥伴何其重要。這段過程也讓自己體會:勤能補拙,認真不一定能達到預定目標,但是絕對不會白白走這一遭,會有別種收穫的。
回想當初是因為仰望名講師陣容而參加的!非常感謝《報導者》老師群用心良苦,用鼓勵陪伴不知所措的時刻。讓喜歡拍照卻生疏影像語言的自己,居然做到從沒想過能完成的事。
結束,是為了另一個開始。謝謝《報導者》,給了我實踐的勇氣。
用行動支持報導者
獨立的精神,是自由思想的條件。獨立的媒體,才能守護公共領域,讓自由的討論和真相浮現。
在艱困的媒體環境,《報導者》堅持以非營利組織的模式投入公共領域的調查與深度報導。我們透過讀者的贊助支持來營運,不仰賴商業廣告置入,在獨立自主的前提下,穿梭在各項重要公共議題中。
你的支持能幫助《報導者》持續追蹤國內外新聞事件的真相,邀請你加入 3 種支持方案,和我們一起推動這場媒體小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