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台灣總統、立委選舉,不僅是台灣民眾選擇領袖與民意代表的過程,更是一個充滿激情、對話和社會共鳴的時刻。
《報導者》邀請3位分別來自義大利、日本和香港,目前居住於台灣的外籍攝影師,提供他們對這次選舉的瞬間捕捉與感受,以跨國攝影師對這場選戰的獨特觀點及精彩影像,帶讀者體會台灣選舉過程中的多樣性和豐富內涵,共同見證歷史的演進。
本文透過來自香港的攝影師高仲明的鏡頭與蔡慧敏的文字,從香港人的視角細膩描繪出了台灣選舉的的獨特景象,呈現一場關於希望、熱情與民主價值的視覺敘事。
因為香港的選舉從來都很侏儒。
香港雖然自八〇年代已有地區選舉,到1991年又引入立法會直選,但是供普羅市民投票直接選出的議席只占少數,而且議員的權力仍非常有限,無法左右大局。香港人沒有感受到選票的重量,對選舉冷淡。在台灣人為爭取民主、追尋民族身分而前仆後繼的年代,香港人托庇於英治得享安逸,沒有抗爭意識,對政治冷感。這情況直到2019年的反修例運動才徹底被打破。
來台觀選的香港政黨中人,看到民意的力量,往往既感動又失落。香港的民主落實無期,從政前途有限。2000年台灣首次出現政黨輪替,民進黨由抗爭者、在野黨一躍上台執政。流淚撒種的,必歡呼收割。香港人置身其中,借借別人的快樂,也為自身默默期許。及至2020總統大選,香港議題所帶來的「芒果乾」(亡國感),助民進黨走出2018地方大選的挫敗,連任成功,香港人對台灣前所未有的共情。2019反修例運動警醒了台灣人,只要結果未遂中共所願,我們就有舒坦的理由。
來到2024年,香港人在港版《國安法》的威脅下,來台觀選都有政治風險。以往沸沸揚揚的觀選團不復在。我們也在時代的洪流下來到台灣生活,第一次實地觀火,摘去遊客的濾鏡,可看到什麼?
這次選舉期間去了三黨的造勢大會,最大的感受是台灣人不知不覺已走了很遠的路。民進黨的集會變得很冷靜,台下的支持者早已步入中年,2、30年前的熱血青年,早已長成成熟理智的社會人。現今的年輕人呢?支持執政黨大概是世上最不酷的事情。
那邊廂的台灣民眾黨,支持者可厲害了。有柯粉把阿北的頭像剃在後腦勺;有人自備擴音器邊跳邊唱:「票投柯文哲、票投一號柯文哲⋯⋯」臉上閃著為理想而戰的光芒。又有人戴著加菲貓面罩,身穿功夫裝,頭帶上寫著「義無反顧拼1次」──香港人做夢都沒想過周星馳《破壞之王》的何金銀會為柯P重出江湖,只因民眾黨的副總統候選人吳欣盈年輕時被指酷似鍾麗緹──這哏有夠千迴百轉,我有一刻為自己能看懂而沾沾自喜。在台將近3年,對民情總算有片面的了解。
國民黨的聲勢也相當浩大,論與會者年齡的總和,三黨之中無出其右,阿公阿媽仍是數十年如一日的投入。這也是很多香港人大惑不解的盲點──為何台灣人仍會糾結於藍綠?以港人觀點來看,難理解為何選民依舊支持立場相對親中的政黨,而當年跟隨國民黨來台的外省人,不是更應該抗共?當然,這是過於簡單的二分。政治取向在國族身分之外,還有個人利益、階級認同、世代矛盾等因素。在香港亦然。
人與人之間的距離非因國籍而異,因價值觀而異,如是者,難以理解的事情就更多了。藍白合又不合的情節為何這麼逗趣?一間礦區房子為何會被形容為帝寶豪宅?有前科的候選人為何仍可得到大黨支持並且當選?為何年輕人不把中共的威脅當一回事?反而中共介選在香港人看來是正常發揮,他們在香港更加肆無忌憚,操作也紕漏百出。
念及這些,深深覺得我對台灣的理解仍是膚淺得很,希望在未來日子趕緊學會。
香港人,失業記者,以往文字見於香港《壹週刊》「非常人語」。2021年起居於台灣。
【歡迎影像專題投稿及提案】 請來信[email protected],若經採用將給予稿費或專案執行費。
用行動支持報導者
獨立的精神,是自由思想的條件。獨立的媒體,才能守護公共領域,讓自由的討論和真相浮現。
在艱困的媒體環境,《報導者》堅持以非營利組織的模式投入公共領域的調查與深度報導。我們透過讀者的贊助支持來營運,不仰賴商業廣告置入,在獨立自主的前提下,穿梭在各項重要公共議題中。
你的支持能幫助《報導者》持續追蹤國內外新聞事件的真相,邀請你加入 3 種支持方案,和我們一起推動這場媒體小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