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展者/長谷良樹(日本)/B-10
以人類創造力和空間為主題的製作。
參展者/洪立恆(台灣)/A-08
這是一部台灣路面圖鑑,裡頭展示100個物件:他們若不是被鄙視,就是根本沒被放在眼裡。人因呱呱墜地而光彩,繽紛的花卻因落地而被忽視;平躺在路面的生物成為觸目驚心的恐懼;不具備生命的物品總是你我口中的「垃圾」。可是,我們曾愛著他們,愛花的美好、愛生命的優雅、愛每個物品所帶來的期待與喜悅。從愛變成厭惡,由期待轉為忽視,美變成了垃圾。這中間經歷了什麼,是我想在搜集這些影像的過程中找到的,也是我想聽你說的。
現在,你發現自己掉了什麼嗎?趕緊回頭找找吧,你會找到他的!
參展者/松田浩一(日本)/B-11
這件作品描繪了電車作為一個廣告牌的魅力,這些電車廣告牌在香港依舊運行著;香港是東西方文化相融合的城市,在這個城市中,發展依然不斷。
參展者/唐雅怡(中國)/B-07
發現日常中的堆疊與秩序。
參展者/莊牧恩(台灣)/G-01
「城市是一具逐漸死去的屍體;那麼,城市中那些被遺忘、廢棄的場所就是美麗的『小屍斑』吧!」《城市中的失落場所》(我稱之為小屍斑)是我一直以來的拍攝主體。
具體而言,就是那些不起眼、卻帶有神秘氣息的地方:舊式集合住宅的天井中庭、都更留下的畸零地、崩壞的基礎設施、舊街區與舊聚落、眷村改建殘留的空屋群、有鐵皮加蓋的古蹟、馬路旁的廢棄大樓、熱鬧市井間的日式老屋…它們都是被城市遺忘的「失落場所」,脫離了社會脈絡卻又實質存在,使得都市空間發生斷裂,是象徵都市機能不健全的裂隙。實際上它們僅是都市發展過程中代謝出、極為自然的產物,但在社會大眾想像中的完美都市裡,它們有如血管裡的栓塞,阻礙了城市的流動,所以被視為一種殘缺,甚至是病灶。學理上,或可把失落場所簡單定義為「人們失去場所感(sense of place)的地方」,更進一步說,這類地方從根本上失去了自身的「場所精神(Genius Loci)」,如同沒有靈魂的軀殼──此為一般論,但小屍斑的意圖在於透過探索與個人性之眼的關照,重新賦予場所感,召喚看似失落、實質存有的場所精神。拍攝城市中的裂隙與殘缺,並非為了批判城市的死,而是把殘缺當作城市既有的、生的一部分來接受,恰如其實地揭露其中隱藏的美:生活的隱喻、記憶的再現,神秘的型態,結構與空間;而最重要的,是揭露如下的簡單事實──那些是、充滿光的場所。
參展者/顏子淞(台灣)/I-08
當智慧型手機成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打卡似乎也成為當代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行為,有別於留下到此一遊的虛擬標記,當藝術家在某些地點駐足停留,往往透過特殊的視覺觀點,將現實存在的地景解構成虛擬狀態的地標,而這樣的手法猶如對影像進行加密甚至是不可逆之化學反應,試圖創造出一系列看似虛擬實境卻又是真實場域的影像,而這些似是而非的影像也與我們生活周遭的某些新式地景有著相同之處──它們屬於某個地點卻又同時帶有人造與奇觀的特質。
參展者/Hiro Lin(台灣)/A-01
《Room》。
參展者/郭勇志(台灣)/H-04
《SHOTSHOT TODAY . KUO》名稱來自於IG每日工作日誌上用的標錶。是個來自高雄,1993年出生的男子,在台北的攝影個人工作室。 並沒有打算藉由攝影去挑戰或是顛覆什麼理念或議題,比較喜歡嘗試製作出夢境或想像裡的畫面。目前正著手一系列有關於聲音與雜訊的作品製作。
參展者/吳姿瑩(台灣)/B-14
《Toast》是我這次創作的主題。一片片的白吐司象徵在社會中底層的人們,他們總是一個人走走停停,在社會中不被記得,他們平淡無奇,透過中間的夾層的餡料,象徵在社會中隨波逐流。“Toast”這個字,除了吐司以外,還有更深一層的意義──「敬酒」。在出了社會之後,有些場合是我們必須提起酒杯向大眾致詞,而在那短短一兩分鐘當中,便道盡了一個人的談吐以及一輩子的修養,但這樣的象徵意義,正與中底層的人們產生強烈的對比。
參展者/莊向峰(台灣)/A-12
網際網路的發達,打破過去猶如封建一般的資訊交流限制,資訊的接收變得太過快速,使人們來不及去判斷其正確性或思考不同角度的觀點;許多⼈順理成章的接受,對於議題沒有深入的探討,便跟風盲從。民主政體的自由開放,應是建構在⼈⼈皆有⽴場與中⼼思想的基礎之上,卻因「政治正確」左右了話語權、淪為有⼼⼈⼠操弄議題的⼯具,導致民主發展背離初衷。有時,⽀持者的作為甚至與其⾼喊的⼝號大相徑庭,卻猶如「精神錯亂」⼀般而不自知。
作品《政治正確的精神錯亂》以編導式攝影作為創作形式,希望藉安排在靜態畫⾯中的細節,以一種遊走於現實與超現實之間的視覺表現,討論目前台灣社會中普遍具高度政治正確性的事件及其⽭盾。
參展者/钟一生(中國)/B-06
我生活在一個沒有宗教信仰的家庭,到了我這一輩,則更甚。大多時候,信仰對于我們這一代人而言,只是紙上談兵,信仰不過是裸露脆弱的石頭,燃燒殆盡的紙灰,以及一閃而過/迷迷糊糊的念頭。沒有信仰會缺乏敬畏之心,但這並不代表我無所畏懼,我堅信人與其精神能量場是休戚與共的關系,然而我在懼怕什麽,內心卻也無從得知。近幾年時間,我通過拍攝全國各地的宗教活動地點以及周遭事物,以探求自身信仰的缺失,文化的斷層,以及自然身份的懷疑。影像不過是一種意識的表現,但影像中事物的變更及征兆卻與人們的意識活動密不可分。雖然這些已然是過去,但正在發生的,依舊是歷史。
《神仙去哪了》為長期攝影計劃,已完成50張作品,所有作品均由mamiya6 mf/120黑白膠卷拍攝,用略帶雜質的硬水衝洗,以求底片呈現一種細微的粗粒感,以及白色的細小斑點。後期通過將拍攝地點的佛像以及周遭環境的底片,不斷正負像疊加,達到模糊原始圖像,形成新的不可控且不易解讀的影像,這是我迷戀的充滿無盡敘事的攝影語言。
Wonder Foto Day 是以桌面為展示平台,以台灣為中心,集結亞洲為主的攝影藝術家,使藝術家將自己的作品以攝影原作、攝影集、明信片、小卡等方式展示,展現藝術家們的作品與創意,讓各國藝術家能與收藏家、觀眾們能夠以面對面方式交流,碰撞出璀璨火花,認識以往不曾知道的攝影藝術!2018年將有來自8個國家地區的120位攝影藝術家,齊聚在台北松山文創園區三、四號倉庫,從3月16日(五)~3月18日(日)展開為期3天的攝影藝術盛宴。
用行動支持報導者
獨立的精神,是自由思想的條件。獨立的媒體,才能守護公共領域,讓自由的討論和真相浮現。
在艱困的媒體環境,《報導者》堅持以非營利組織的模式投入公共領域的調查與深度報導。我們透過讀者的贊助支持來營運,不仰賴商業廣告置入,在獨立自主的前提下,穿梭在各項重要公共議題中。
你的支持能幫助《報導者》持續追蹤國內外新聞事件的真相,邀請你加入 3 種支持方案,和我們一起推動這場媒體小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