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者投書
台積電即將進駐的高雄市楠梓產業園區已通過環評初審會,即將進入環評大會決議。這段期間,地球公民基金會提出許多的要求,其中,生態公園融入園區設計,已經和市府、台積電進行了懇切的溝通,並得到正面的回應,建立了方向上的共識。而針對再生能源使用屋頂光電的部分,尚未得到具體的回應,希望有機會再持續對話,找出最大的共識。
根據高雄市經發局提出的楠梓產業園區環評資料,第一期約30公頃的園區內有兩個廠,營運後預估瞬間最大用電量為387,867kW、全年用電33.98億度電,平均每天約為930萬度,約占全市用電11%,相當於全市住宅用電的6成。如果依計畫增加到6個廠,預估其用電將占全市的三分之一,這是相當大的增量。
我國的《再生能源發展條例》及相關辦法要求5,000kW以上用電大戶需設置再生能源,因此,我們期待開發單位應明確要求進駐廠商在不影響生產狀況下,新設廠房及停車場等設施裝設太陽能板,其遮蔽率應比照工業區新設廠房達屋頂總面積之50%以上。然而,縱使台積願意做出承諾,這些綠電相對於龐大的用電量可說是杯水車薪,絕大部分的綠電還是需要外購。
再生能源的產出要付出相當的環境與社會成本,就太陽光電而言,多數綠能業者和企業偏好大面積的地面光電,然而,地面光電由於欠缺銜接國土計畫的綠能區位規劃、環境與社會評估與對策,以致衝突不斷。我們認為應採行「先慢後快」的策略因應,也就是先花時間建立制度配套,找到對的地方,建置光電速度可以很快。
在再生能源的發展中,屋頂光電可說是對環境及社會影響最小的方案,透過使用既有建物的屋頂,是對環境最為友善、最綠的綠電,且有機會讓利益分享個人、小資本或社區。
事實上,台灣屋頂光電的發展比政府預期的要快。2021年在地球公民基金會等民間團體的倡議下,經濟部提高了2025年屋頂光電的目標從5GW到8GW。但隨著公有建物、工廠屋頂光電⋯⋯這些低垂的果實一旦都完成,勢必要往「家戶型屋頂光電」突破。近日,國發會發布了國家淨零路徑,其中太陽光電預計以每年2GW的速度成長,預計2050年達到40~80GW,更凸顯屋頂光電的迫切性與必要性。
此外,住商屋頂光電是抵銷建築部門排碳最有短距離、最有效率的措施。國際能源總署(IEA)報告指出,為達2050淨零,在2030年前所有新建物須達到淨零、2050年85%既有建物須達到淨零。我國政府日前發布的淨零建物目標和時程相對保守,但為達成淨零,屋頂光電勢必要成為建築物的標準配備;目前,高雄市建築物屋頂設置光電的比例偏低,在2050年前勢必要全面翻轉。
我們期待台積電能夠承諾一定比例的綠電供給來自屋頂光電,並且在高雄市提高屋頂光電的社會工程中,扮演積極適切的角色。
目前,家戶屋頂光電,最難的並非技術和資金,而是如何提升民眾提供屋頂、參與綠能的意願的社會工程。我們認為:以台積電的公信力和科技力,能夠與高雄市政府合作大力推動屋頂光電,預期將可突破目前屋頂光電停滯不前的狀態,為台積電提供綠電和台灣的減碳做出雙重貢獻。
經濟部能源局從2012年開始於全國推動「陽光屋頂百萬座」計畫,要在全國找到100萬座建物裝設屋頂光電。如果台積電可以承諾在楠梓產業園區使用的再生能源中,有至少50%來自高雄市的屋頂光電,我們推估:2025年需要5萬戶,2050年需20萬戶。以台灣邁向淨零所需要的再生能源,我們認為這樣的目標應屬合理。
屋頂光電的推動,我們認為需要各方協力推動。台積電的主要角色在於承諾屋頂光電認購量,以及尚待討論的延伸責任,初步構想是協助綠能業者提升技術,以滿足家戶所需要的安全、美觀、高效率,提供市府在推動屋頂光電所需要的部分資金等。
我們期待高雄市政府將屋頂光電做為邁向淨零轉型的關鍵策略,主動媒合公私民各方協作者,提供包括融資等政策配套與法令協助,號召市民一起做光電挺台積電;率先推動新建築強制設置屋頂光電、符合建築外殼能效標準,開始朝向淨零建築前進。台電公司可以成立屋頂光電專案,改善社區電網與饋線品質;綠能業者負責案場興建營運與售電,而市民和公民組織也努力來扮演適切的積極角色。
我們認為台積電用電量龐大,對再生能源有具體需求,如果能夠將一部分導向屋頂光電,將創造環境與社會的雙贏。我們充分理解找屋頂做光電是台灣待突破的社會工程,需要釐清各方適切扮演的角色,期待可以透過細緻的協商討論,讓台積電設廠,帶動高雄邁向淨零的城市轉型。
用行動支持報導者
獨立的精神,是自由思想的條件。獨立的媒體,才能守護公共領域,讓自由的討論和真相浮現。
在艱困的媒體環境,《報導者》堅持以非營利組織的模式投入公共領域的調查與深度報導。我們透過讀者的贊助支持來營運,不仰賴商業廣告置入,在獨立自主的前提下,穿梭在各項重要公共議題中。
你的支持能幫助《報導者》持續追蹤國內外新聞事件的真相,邀請你加入 3 種支持方案,和我們一起推動這場媒體小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