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野島剛/日本為何出現另一個「民進黨」

文字大小

分享

收藏

日本民主黨和維新黨攜手共組「民進黨」,重新在政壇上出發。民主黨的聲勢至今還沒有恢復的跡象,卻又和維新黨結合,換個名稱再出擊。另一方面,台灣的民進黨在去年底的總統大選獲得壓倒性的勝利,今年5月20日開始重返執政黨的大位。日本的民主黨對於新黨名「民進黨」是解釋為「和日本國民一起前進」的意思,雖然和台灣的民進黨並無關聯,但是難免會讓人把兩者聯想在一起。

在日本,多少有和台灣接觸的人士,對於「民進黨」一詞並不陌生,但是說實話,也有讓人不禁感到有些彆扭的地方。

台灣的「民進黨」是簡稱,正式名稱是「民主進歩黨」。1986年成立之前,在國民黨的一黨獨裁政權底下,是由一群反體制的有志人士為中心集結而成,積極從事黨外運動。要求解除戒嚴令和要求民主化運動的主張下,獲得了台灣社會的廣大支持。1989年正式解除組黨禁令,民進黨合法化,而且聲勢逐漸高漲。尤其是2000年,陳水扁當選總統,實現歷史性的政黨輪替,雖然2008年退回在野黨的位置,但是2016年5月開始將重新執政,剛好是民進黨組黨的30週年,黨的聲勢正達到高峰。

然而,反觀日本的民主黨,在1996年由前首相鳩山由紀夫和菅直人等人為中心組成,當初也是經歷了一番艱苦奮鬥,黨的聲勢逐漸擴大,在2000年前半,成為僅次於自民黨的第二大黨。自民黨的小泉純一郎政權為了力保「郵政民營化」政策、不惜解散國會而導致分裂,加上之後上台的安倍晉三和福田康夫的施政不當,使得民主黨在2009年的眾議院選舉獲得政權。然而,民主黨內曾任首相的鳩山由紀夫、菅直人、野田佳彥三人,都無法獲得國民的支持,在2012年的眾議院選舉慘遭滑鐵盧,交出政權給自民黨。

這次民主黨的合作對象──維新黨,經歷了敗選和分裂,整體而言,這兩個黨的聲勢都大不如前,因此眼看著今年夏季登場的參議院選舉,想要透過合併來對抗自民黨的勢力,變更黨名的目的無非是希望藉由改名來一舉反攻。

當初,民主黨是希望取名為「立憲民主黨」,但是維新黨提議「民進黨」,哪一個名稱比較適合?兩黨委託了民調公司進行民意調查。結果是「民進黨」勝出,根據民主黨公布的調查是支持民進黨的24.0%、立憲民主黨18.7%。而維新黨的調査是民進黨25.9%、立憲民主黨20.9%。

換言之,民進黨這個黨名,實際上並非民主黨所期望的(雖然民調高,但民主黨中央沒那麼喜歡這個名字),維新黨則提議此名,最後如願通過。這樣一來,當初辛苦創立的「民主」這個黨名,不到20年就從日本政壇消失,在民調的過程中,因為新的黨名和台灣的民進黨相同,在部分人士的圈子裡造成了話題

據說這個話題會擴散的原因,是因為有日本媒體報導,有一位台灣民進黨立委認為這會對民進黨「不太吉利」,因為民主黨發展不順利。於是,網路上,一群不看好民主黨的日本民眾之間,讓這個消息迅速傳播開來。可是,相反地,民進黨發言人在媒體前發表的正式評論,則是「現在多了一個和民進黨有相同名稱的友黨,也讓我們感到很親切」,表達祝賀之意。

台灣方面對於日本「民進黨」的誕生,看法複雜分歧,有一個原因是因為勢力強弱差距的問題,還有一個原因應該是民主黨和台灣之間一直以來並沒有建立起深厚的信賴關係。

基本上,日本民主黨和台灣民進黨之間,在注重傾向自由主義的政策上,兩黨價值觀一致,但是在人的交流上並不頻繁,和台灣政壇長期有來往的親台議員,也幾乎都是自民黨人士。

2012年,日本311大地震屆滿一週年,儘管台灣的援助是世界第一,但是當時民主黨的野田政權時代因為擔心中國反對,在追悼儀式上並未讓台灣代表上台獻花。這件事,到現在,對很多日本人和台灣人而言仍記憶猶新。

除了台灣和日本,其實世界上還有其他國家也使用了「民進黨」這個名稱,最先浮現腦海的莫過於中國的「民進」這個政黨。

在中國,除了共產黨以外,另外有8個和共產黨保持友好關係,被稱為民主黨派的「友黨」。其中創始於1945年的「中國民主促進會」,簡稱為「民進」,由一群上海的知識份子和老師為中心組成,在中日戰爭時主張抗日。即使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後,支持建設社會主義國家,高舉「和共産黨共存,肝膽相照,互相監督,榮辱與共」等的標語,即使到今天,也有推派黨員參加全國政治協議會等的重要會議。

此外,香港在去年也成立了「民主進歩黨」,和台灣民進黨的黨名完全相同,強調香港的民主化和主體性,對中國的統治採取批判的姿態,因此其黨名被認為是受到台灣民進黨的影響。

不管如此,民進黨過去給人的印象是作為「從事反抗運動的激進政黨」,現在這個名稱在亞洲有擴大的現象,挺耐人尋味。台灣的民進黨,是真的透過很多人的犧牲才爭取到民主化,這絕不誇張,之後也是一路上屢敗屢戰,才能重新回到今天的執政地位,有這樣的傳統。

然而,日本的「民進黨」是否也能夠有這樣的精神,不要讓這個名稱蒙羞,並且成功抹去自民黨等人的「烏合之眾」惡評?希望今後在日本政壇也能夠像台灣民進黨一樣發揮影響。

用行動支持報導者

獨立的精神,是自由思想的條件。獨立的媒體,才能守護公共領域,讓自由的討論和真相浮現。

在艱困的媒體環境,《報導者》堅持以非營利組織的模式投入公共領域的調查與深度報導。我們透過讀者的贊助支持來營運,不仰賴商業廣告置入,在獨立自主的前提下,穿梭在各項重要公共議題中。

你的支持能幫助《報導者》持續追蹤國內外新聞事件的真相,邀請你加入 3 種支持方案,和我們一起推動這場媒體小革命。

© 2016 All rights Reserved

有你才有報導者
有你才有報導者

這篇文章的完成有賴讀者的贊助支持,我們以非營利模式運作,

邀請你加入 3 種支持方案,讓報導者能夠走更長遠的路。

瞭解更多

有你才有報導者

這篇文章有賴讀者的贊助完成,我們以非營利模式運作,邀請你加入 3 種支持方案,讓我們能走更長遠的路。

瞭解更多

報導者支持方案上線,用你的方式支持報導者!

瞭解更多

開創組織永續經營之路
報導者支持方案上線,用你的方式支持報導者!

瞭解更多

即時追蹤最新報導
即時追蹤最新報導

開啟文章推播功能得到報導者第一手消息!

開啟通知

即時追蹤最新報導

開啟文章推播功能得到報導者第一手消息!

開啟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