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珈正在改變印度:莫迪創造三贏或分化族群?

文字大小

分享

收藏

今年的621國際瑜珈日,印度與世界各大城市再度舉行大型的瑜珈活動慶祝。《報導者》記者當天清晨也來到新德里市中心的羅迪花園,參與千人共同做瑜珈的盛況。

7點一到,由舞台上的瑜珈老師帶頭,指導台下民眾「inhale,exhale…」,上千人從打坐、吟誦、調節呼吸開始,同步做瑜珈,場面壯觀。

訪問現場幾位參與者,全都大讚瑜珈的健身功效。其中一位18歲的女孩蘇南娜和父親固定每天早上到羅迪花園練瑜珈已有一個月,她覺得練瑜珈很開心,而她的父親蒙哥更向記者表示,印度總理莫迪大力推廣瑜珈很棒,因為這對國民健康很有益處,他非常支持。

很多台灣人對印度也許陌生,對瑜珈卻非常熟悉,但你知道瑜珈正在改變印度嗎?

在世界經濟局勢不明之際,印度衝出近8%的經濟成長率,去年的國際直接投資(FDI)更超越中國,成為世界第一,印度的經濟終於起飛,開始邁向大國之路。值得注意的是,印度的大國策略中有一張絕佳的瑜珈好牌,正為莫迪打出經濟、外交、內政三贏的局面,但印度在野黨、民間也浮現質疑莫迪藉推動瑜珈分化族群的聲音。

2年前莫迪挾著高人氣上任,他是印度32年來首位掌握國會過半席次、成功籌組多數政府的總理,這位強勢領袖卻也是第一位在國內外許多公開發言,都頻頻地推銷瑜珈的印度總理。連上任數月後的首次聯合國演說,主題都是瑜珈,呼籲各成員國支持印度,訂6月21日為國際瑜珈日。

隨後沒多久,莫迪更成立了世界唯一的瑜珈部(The Ministry of Ayurveda, Yoga and Naturpathy, Unani, Siddha and Homoepathy,簡稱瑜珈部)將原本隸屬於健康與家庭福利部之下的瑜珈司,提升至中央部會層級。

究竟推廣瑜珈能帶來什麼好處?首先最直接的影響就是瑜珈商機。在莫迪一手策劃下,印度將有悠久歷史的瑜珈拿來重新包裝、再行銷,搭配國際瑜珈日密集的海內外宣傳活動,帶動了瑜珈經濟。

亞洲瑜珈市場將成長50%

國際瑜珈日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就是去年莫迪帶領萬人做瑜珈的場面。根據《外交家》雜誌報導,去年首次的國際瑜珈日慶祝活動,印度政府共砸了470多萬美金籌辦。而莫迪在新德里的國王大道和3萬5千人同步做35分鐘的瑜珈,成功創下「同場最多人一起做瑜珈」的金氏世界紀錄,讓國際瑜珈日一炮而紅。

總理帶頭做瑜珈掀起風潮後,由瑜珈部主導持續加碼,宣佈將與6所國立大學合作,設立瑜珈系,一年內可望增加至20所大學;最近,瑜珈甚至被列為印度警察和新進公職人員的必備訓練,瑜珈部宣稱,瑜珈可提升政府效率並幫助公務人員紓壓。

Fill 1
Horizontal
莫迪成功說服175個聯合國成員國同意訂定「國際瑜珈日」,被視為一大外交成就。圖為印度總理莫迪一起與民眾做瑜珈。(AFP/PRAKASH SINGH)

在莫迪政府的大力宣傳下,印度商工聯合會去年公佈一份研究報告指出,「總理莫迪和其政府對瑜珈的重視,增加了人們對傳統印度抗壓方法的了解,因此帶動了瑜珈訓練相關的工作機會,」伴隨健康意識的提升,也預估在接下來2年,瑜珈人口會成長得更快,對瑜珈教師的需求將以30%~35%的速度增加。

「一些政策例如國際瑜珈日,在全球的層級強化了對瑜珈的重視,另一方面也由於生活的壓力,愈來愈多人開始練瑜珈,這就需要有專業的教師。」

瑜珈不僅有莫迪主導大力推動,《報導者》在新德里採訪期間,也隨處可見印度瑜珈大師藍德福的宣傳海報,這位橘袍、滿臉髭鬚的瑜珈上師作風另類,經常打赤膊在運動節目上教瑜珈,還有自己專屬的電視頻道,提供活潑且免費的瑜珈課程,瑜珈再度在印度風行,藍德福也功不可沒。

位於北印度的麗詩凱詩被封為瑜珈之都,境內有多達300家的瑜珈機構。住在這裡的帕爾瑪爾今年剛滿18歲,原本打算在離開孤兒院之後,與朋友合夥製作傳統首飾,發現自己身處瑜珈首都,周邊瑜珈商機大起,遂決定改學瑜珈。

數月前他終於拿到瑜珈師資,已開始授課,目前每月薪資約1萬盧比(大約新台幣5千元)。他表示,成為專業瑜珈老師後,能夠持續學習,並分享給學生,這樣的生活很開心,等累積了更多的經驗,還希望將來能成立自己的瑜珈教室。

至於瑜珈經濟的規模,印度商工聯合會的報告中也提及,世界各地都有修習瑜珈的人士,諸如國際瑜珈日等活動,更帶動了印度的瑜珈觀光,相關的產業包括健康診所、阿育吠陀渡假村、企業瑜珈訓練等在內,可望讓瑜珈成為數十億美金的市場。

印度之外,在各亞洲國家也可觀察到瑜珈風潮逐漸擴散。率先進駐台灣的國際瑜珈品牌「True Yoga」,以印籍瑜珈專業師資及多元課程為號召,該集團表示,保守估計在未來3年內,亞洲區的瑜珈健身產業將有50%的成長,包括台灣、韓國、日本、馬來西亞、中國、以及集團總部所在的新加坡等地,「特別是經濟成長迅速的中國,開始關注於自己,對於瑜珈健身需求會日漸增加,成長腳步會很快。」

瑜珈外交獲重大成功

外交上,莫迪成功說服175個聯合國成員國同意訂定「國際瑜珈日」,被視為一大外交成就。

由於瑜珈起源並非為了運動健身,而是印度教瑜珈士修行的方式,其中拜日式更被視為承認多神的存在,也因此,瑜珈的修習曾遭遇其他宗教人士的反對,幾年前,埃及、馬來西亞和印尼的伊斯蘭教團體就曾陸續發出宗教敕令,以含有印度教精神成份的瑜珈會破壞對伊斯蘭教的信仰為由,禁止穆斯林做瑜珈。

於是,行銷上,莫迪強調世俗的健身益處,在聯合國演說中,稱瑜珈為「無價的古印度傳統,」刻意與印度教脫勾,結果,竟然讓聯合國的47個伊斯蘭教成員國也同意支持瑜珈日。

在新德里接受《報導者》專訪時,執政的印度人民黨秘書長馬達哈夫表示,推廣瑜珈不僅只是為了刺激經濟,更是為了向全世界傳遞一個重要訊息,即瑜珈是印度古老智慧的精華,「藉此,印度得以與全世界連結,這是他(莫迪)文化外交的手段之一。」

與各國來往,莫迪瑜珈外交運用嫺熟。2014年底訪問澳洲時,他是近30年來首度訪澳的印度總理,在澳洲國會演說前夕,莫迪對記者說道:「我知道瑜珈在這裡極度地受歡迎,我們需要多多連結兩國的人民。」他以瑜珈來拉近印度與澳洲的距離。

首度訪美時,正值莫迪進行宗教性禁食的期間,在美國總統歐巴馬舉行的國宴上,莫迪只能不時喝些溫水充饑,卻也不忘向歐巴馬推銷瑜珈的好處。事後美國主管南亞與中亞事務助理國務卿碧絲瓦爾對記者表示,席間歐巴馬表達了對莫迪禁食期間保有體力與活力的敬佩,以及學習瑜珈的興趣。

馬達哈夫指出,印度政府希望運用傳統文化和更多人產生連結,包括瑜珈和佛教文化等,這些不僅促進了觀光業的成長,「更重要的是提升了印度的國際形象,在外交上是有助益的。」

「非關軍事、非關金錢、非關經濟,這屬於文化的層面,印度有強大的軟實力。」馬達哈夫說。

鞏固印度教勢力惹爭議
資料來源:印度政府2011人口普查報告

內政上,瑜珈更無疑地是莫迪鞏固支持者的一張好牌。

「設立瑜珈部一方面是軟實力的展現,讓印度教的價值觀能夠在國際上宣傳,另一方面也可以對國內保守勢力交代,因為印度人民黨背後組織是國民志願服務團(簡稱RSS),強調印度教民族主義。」長期觀察印度政治的中興大學國關所所長陳牧民說。

成為總理前,莫迪在擔任古吉拉特邦邦長期間,即曾因其濃厚印度教民族主義的意識型態引發爭議。2002年,古吉拉特邦發生一場印度教徒與穆斯林間大規模的流血衝突,造成至少上千人死亡,由於邦長莫迪的RSS成員背景以及印度教民族主義形象,被懷疑縱容與包庇印度教徒的失控行為,這場宗教悲劇被視為莫迪政治生涯的重大汙點,更導致英國、美國和部份歐盟國家以違反宗教自由等為由,拒發莫迪的入境簽證長達10年。

許多印度人民黨的成員包括莫迪和現任祕書長馬達哈夫,都出身RSS,而這是個什麼組織呢?陳牧民解釋,該團體簡單地說,就是擁護印度教民族主義的人民組織,「會每天早上5點去練早操,練完以後還呼喊印度教口號,結合印度教義和愛國主義。」

陳牧民說,如今印度人民黨正是代表RSS的政治團體,「整個政黨成立的主要目的,就是去強調印度教的價值觀,認為今天的印度應該屬於印度教文明的核心,理想是要把印度教發揮到極致,因為這是整個國家存在的根源。」

無怪乎,外界認為,莫迪在掌權後,大力地推動源自於印度教瑜珈士修行古法的瑜珈。

爬梳歷來的印度政治發展,陳牧民指出,向來就是兩種價值觀的對抗,一是印度人民黨流露的印度教民族主義,另一則是國大黨代表的世俗價值觀,自甘地和尼赫魯以來皆如此,尤其建國推手尼赫魯最中心的思想,就是讓印度成為一個世俗國家,因為印度存在多元宗教,「如果光推印度教的話,那其他宗教的人會沒辦法在此安身立命。」

國大黨資深發言人、印度前外交部長庫爾希德更批評,莫迪政府在推動瑜珈政策的同時,應該解釋為什麼要這麼做?「我擔心的是,這被用來作為分化族群的工具。」

不少觀察家認為,莫迪要推廣印度教的價值觀,取代國大黨執政時重視的世俗價值觀。

「莫迪已經在這麼做了!」庫爾希德不以為然地說道,真正的印度價值觀也應該包括了錫克教、伊斯蘭教、佛教、基督教和耆那教等等,「就像花園裡有各式各樣的花,他卻單單只挑了玫瑰,這就是我們對他的質疑。」

然而,儘管爭議,莫迪仍享有過半數的高民調滿意度。印度時報在5月26日、莫迪就職滿2周年當天公佈滿意度調查結果,有高達62%的都會區民眾對莫迪感到滿意或非常滿意;而另一份InstaVanni的全國性民調更顯示,莫迪的滿意度甚至高達74%。

在瑜珈策略奏效後,莫迪已提出的「印度製造」、「數位印度」和「乾淨印度」等計畫能否接棒,落實改善經濟與環境等承諾,牽動了印度12億多人口的發展,令人關注。

用行動支持報導者

獨立的精神,是自由思想的條件。獨立的媒體,才能守護公共領域,讓自由的討論和真相浮現。

在艱困的媒體環境,《報導者》堅持以非營利組織的模式投入公共領域的調查與深度報導。我們透過讀者的贊助支持來營運,不仰賴商業廣告置入,在獨立自主的前提下,穿梭在各項重要公共議題中。

你的支持能幫助《報導者》持續追蹤國內外新聞事件的真相,邀請你加入 3 種支持方案,和我們一起推動這場媒體小革命。

本文依 CC 創用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3.0台灣授權條款釋出

有你才有報導者
有你才有報導者

這篇文章的完成有賴讀者的贊助支持,我們以非營利模式運作,

邀請你加入 3 種支持方案,讓報導者能夠走更長遠的路。

瞭解更多

有你才有報導者

這篇文章有賴讀者的贊助完成,我們以非營利模式運作,邀請你加入 3 種支持方案,讓我們能走更長遠的路。

瞭解更多

報導者支持方案上線,用你的方式支持報導者!

瞭解更多

開創組織永續經營之路
報導者支持方案上線,用你的方式支持報導者!

瞭解更多

即時追蹤最新報導
即時追蹤最新報導

開啟文章推播功能得到報導者第一手消息!

開啟通知

即時追蹤最新報導

開啟文章推播功能得到報導者第一手消息!

開啟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