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導者夏日學校:有關心的事,你就可以是「學生報導者」

文字大小

分享

收藏

2019年夏天,《報導者》團隊將走進校園,首度和政治大學傳播學院合辦「報導者夏日學校」,跨校號召全台的大學~碩士班生,帶著你關注的議題前來「夏日學校」,體驗一場新聞前線的碰撞挑戰,敲開《報導者》編輯室評選大門。

媒體環境變化劇烈,但新聞始終不離其宗,「報導者夏日學校」由直抵現場的《報導者》專業記者群傳承心法,兩日營隊從新聞田野出發、人物寫作、影像敘事與多媒體,打開深度報導的想像,感受新聞之路的靈光一刻。

活動資訊
  • 日期:2019.6.29、6.30 (交通/住宿自理)
  • 對象:大學~碩士班生(含高三升大一,限額錄取)
  • 費用:每人2,500元
  • 上課地點:國立政治大學(台北市文山區指南路二段64號)
Fill 1
2019夏日學校學員分組討論中。(攝影:余志偉)
課程內容與講師群
Fill 1
第一堂:新聞起手式 — 腿力、眼力、心力

講師:楊惠君(《報導者》副總編輯兼採訪主任)

新聞的發生,從記者開始。記者的新聞,從練功開始。新聞的意義,是堆積歷史。從新聞尚未成為新聞時開始,認識新聞這件事:

  1. 跑新聞 — 蹲馬步的基本功
  2. 找新聞 — 從菜巿場到大時代
  3. 做新聞 — 戰略、技巧與心法
  4. 寫歷史 — 從訊息解析到設定目標
講師介紹/楊惠君 從上個世紀開始跑新聞,歷經三度媒體巨變,從手寫稿到電腦打稿、從BB.CALL到智慧手機、從黑白版到彩色版到網路版、從搶獨家到拼即時,愈是震盪、愈能感受「地心引力」,媒體始終是時代的軌道機,確保文明朝對的方向推進。
第二堂:田野ABC與XYZ──如何說個精彩的調查故事

講師:李雪莉(《報導者》總編輯)

當我們面對一個極陌生的環境,或是巨大的國度,寫作者怎麼在茫茫大海中尋找問題意識?又如何和陌生的他者建立信任關係?怎麼超越種族、性別、國族、地域、身位、社經地位、宗教信仰、生命經驗、道德與價值的各種差異,讓對方感覺被尊重願意掏心掏肺?又如何寫出有力量的報導?這一直是寫作者最重要的功課。

講師介紹/李雪莉 台大新聞所兼任助理教授。入行廿年。過去三年獲得台灣卓新調查首獎/深度報導首獎、香港SOPA人權首獎/調查首獎等。《血淚漁場》、《廢墟少年》的共同作者。學習用文字和影像把故事說好。期許有人類學的細膩、社會學的宏觀、能回到本質思索。以記者為志業。
第三堂:引渡之舟:談文學技法與新聞人物寫作

講師:房慧真(《報導者》資深記者)

生動的人物採訪,必須來自記者的觀察之眼,本堂課將透過記者平時的觀察隨筆到完整人物報導分析,談如何將文學筆調注入在人物報導之中。

講師介紹/房慧真 台大中文系博士班肄業。曾任職於《壹週刊》,撰寫人物專訪,目前為非營利媒體《報導者》資深記者,深耕公共議題報導,嘗試結合人物寫作與深度報導,曾以六輕專題獲台達能源與氣候特別獎。散文作品多次入圍年度散文選,並以〈草莓與灰燼─加害者的日常〉獲2016年度散文獎。 著有散文集《單向街》、《小塵埃》、《河流》;人物訪談集《像我這樣的一個記者》;深度報導寫作《煙囪之島:我們與石化共存的兩萬個日子》(合著)。
第四堂:站在誰的視角——來自新聞前線的報題實戰

講師:劉致昕(《報導者》主筆)

本次課程將從過去跟各家魔王互動的結果(教訓),提取一些報題思考的步驟。包括重新檢閱自己提題目的初衷、從讀者的視角與自己辯證,最後化成大魔王可接受的題目企劃。同時,如何視媒體屬性,運用畫面、影音、配件、實體活動、和外部合作等,也是企劃提案加分題。希望能以講師的血淚教訓,幫助你,讓掛在心上的題目,有實踐的一刻。

講師介紹/劉致昕 政大外交畢。有時候回台南午營咖啡當店員。曾過了三年自由記者生活,與商業周刊、小日子、端傳媒、陽光時務、報導者、英國金融時報、金融時報中文版合作,閱過的大魔王,可能比你男朋友還多。
第五堂:新聞室的革命——科技與設計可以怎麼協助報導?

講師:方泰鈞(《報導者》工程師)、黃禹禛(《報導者》設計師)

新聞室的革命正在發生中,未來世界裡什麼樣的科技都可能成為敘事媒介,從新聞遊戲、衛星圖、動態圖表到VR科技,改變,正在發生。工程師與設計師在新聞室扮演的角色早已不同於以往,以使用者為核心的設計創新思維成為王道。這個課程將介紹,身為新聞室中的數位團隊成員,我們是如何運用科技與設計協助記者?

講師介紹/方泰鈞 在學校讀的是通訊工程,畢業以後一直都在新聞室工作。嘗試過資料視覺化,或以插畫、3D、新聞遊戲說故事。覺得技能樹這件事呢,需要一點緣分,但如何調好網頁使用體驗則是個學也學不完的課題。
講師介紹/黃禹禛 新聞系畢業的跨行設計師,設計資歷約四年,擅長資訊圖表與插畫設計。作品有《囚租人生》、《消逝的孩子,如何墜落醫療網黑洞》、《衛星圖看六輕 — — 石化帝國是怎麼煉成的》等。
第六堂:為報導妝點影像

講師:余志偉(《報導者》攝影主任)

本次課程著重在有效添加影像思維和描述在關鍵段落,創造報導的整體感與豐富性,同時賦予閱讀報導時的記憶點,強化報導的印象和深度。適時添加影像元素,可協助讀者更為貼近現場、加強對報導的信賴。

講師介紹/余志偉 「跟攝影一起死去。」 投身新聞攝影工作十七餘年,拿下臺灣新聞攝影大賽2015及2018年度最佳攝影記者,現任《報導者》攝影主任,拓展新聞攝影邊界和教育,嘗試建立新時代影像敘事的論述和實踐,進而改變產業生態和運作模式。
結業報告:報題大挑戰

來到夏日學校除了聆聽講師經驗分享,特將安排學員分組討論,並在小隊輔與講師的協助之下,讓初萌芽的題材進入可報題的階段,親身面對編輯台的考驗與挑戰。

Fill 1
Fill 1
Fill 1
Fill 1
Fill 1
Fill 1
Fill 1
Fill 1
14
2019夏日學校結業合影。
夏日學校歡迎詞

編按:本文收入於「報導者夏日學校」的學員手冊中,由《報導者》總編輯李雪莉撰文。

20多年前,在你們這個年紀的時候,踏在你們現在所在的校園裡,有一群和我一樣充滿抱負,要用筆和影像說出公平正義之聲的學生們,正準備加入新聞事業。那是一個新聞工作仍蓬勃朝氣的年代。20多年過去了,新聞媒體不再受歡迎,很多人說新聞業大勢已去,人人都可以批評記者,說這是無腦者的職業,說記者如何被收視與點閱率綁架,被金與權所收買。

但,我想告訴你的,卻是一個截然不同的故事。

20年間,我不否認產業裡不乏墮落/平庸/充滿道德爭議的媒體,然而,卻有一群堅持下來的記者,散落在各個主流與獨立的媒體裡,持續在複雜的訊息流裡把關,努力呈現事物多元與深邃的面貌。在追求真相的路途中,記者們犠牲的不只是生活的品質,更竭盡心力確保新聞的時效、精準與深度。

新聞工作是一門由時間鍛鍊的技藝,也是一個由意志力許諾的志業。

《報導者》與政大傳院合作的夏日學校,是這個年代裡一個看似很反潮流,但卻勇敢和重要的實驗。我們相信,不實資訊撲天蓋地、金權政治結合更加緊密的年代,是台灣最需要重振新聞專業知識的時刻。很謝謝政大傳播學院院長蘇蘅教授的支持、新聞系系主任陳百齡教授與方念萱教授在過程中慷慨大方地協助,也感謝過程中為夏日學校共同努力的《報導者》夥伴和扮演小隊輔的學生志工。

我不知道這兩天的課程,是否有機會吸引你走入記者這一行,但我們的確希望,透過一群不曾看衰這份工作,在產業裡堅持下來,未曾離去的記者們,與你們的分享、互動、討論,有機會讓你們了解,在這個嚴峻的時代,記者這一行需要的全方位能力:追求真相的渴望、對人性的同理、豐富知識體系、採訪與田野的眉角、從混亂訊息中梳理出有意義的敍事,以及出版後承受高壓與批評的能力。

2019年的夏日,我們聚在一起,希望有機會能找到和我們一樣,為新聞工作感到怦然心動的夥伴。

Fill 1
2019夏日學校學員與講師大合照。(攝影/何宇軒)
索引
活動資訊
課程內容與講師群
夏日學校歡迎詞

用行動支持報導者

獨立的精神,是自由思想的條件。獨立的媒體,才能守護公共領域,讓自由的討論和真相浮現。

在艱困的媒體環境,《報導者》堅持以非營利組織的模式投入公共領域的調查與深度報導。我們透過讀者的贊助支持來營運,不仰賴商業廣告置入,在獨立自主的前提下,穿梭在各項重要公共議題中。

你的支持能幫助《報導者》持續追蹤國內外新聞事件的真相,邀請你加入 3 種支持方案,和我們一起推動這場媒體小革命。

© 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有你才有報導者
有你才有報導者

這篇文章的完成有賴讀者的贊助支持,我們以非營利模式運作,

邀請你加入 3 種支持方案,讓報導者能夠走更長遠的路。

瞭解更多

有你才有報導者

這篇文章有賴讀者的贊助完成,我們以非營利模式運作,邀請你加入 3 種支持方案,讓我們能走更長遠的路。

瞭解更多

報導者支持方案上線,用你的方式支持報導者!

瞭解更多

開創組織永續經營之路
報導者支持方案上線,用你的方式支持報導者!

瞭解更多

即時追蹤最新報導
即時追蹤最新報導

開啟文章推播功能得到報導者第一手消息!

開啟通知

即時追蹤最新報導

開啟文章推播功能得到報導者第一手消息!

開啟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