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屆卓越新聞獎於2018年11月28日頒獎,《廢墟裡的少年》獲「深度報導獎」,此為《報導者》成立3年來,連續第3年獲得卓新獎肯定。本系列深度報導從影像到文字,帶讀者從少年視角出發,了解他們在困頓中如何努力工作與生活。但除了看見和挖掘真相,透過記者的追問,台灣的社福體系、教育體系、勞動體系如何遺漏了這群邊緣少年?公部門如何提供合其所需的政策?社會與企業又如何為他們打開機會之門?
國際新聞報導獎
「我有點意外,因為這個題目通常不會是台灣讀者注意到的事情。」記者劉致昕於致詞時說,「敘利亞的(血色)日常,在大部分的媒體上看不見,但在沒有政府的情況下,他們很努力想要做一些事,嚐一點點自由與民主的味道⋯⋯。」最後,劉致昕將這個獎獻給2018年11月底遭槍殺的受訪者,他的故事可以在這裡閱讀。
吳舜文新聞獎首次接受網路媒體報名,《報導者》是今年唯一得獎的網路媒體。
第44屆曾虛白先生新聞獎暨2018台達能源與氣候特別獎,於2018年11月6日頒獎,《報導者》以《廢墟裡的少年》與《六輕營運20年》雙雙獲獎。 《廢墟裡的少年》專題報導自2017年3月開始長期追蹤,走訪社會幽暗角落,深入分析風險少年增加成因。評審認為此報導論述分明有序,切中問題核心,提出可行對策,並喚起社會關注,是媒體發揮公共服務功能的範例。
而在台塑六輕營運屆滿20年之際,《報導者》全面體檢六輕對台灣環境生態與居民健康造成什麼影響。評審認為這是一篇重量級的報導,「滾動式調查報導」帶來再次揭發的功效。能將生冷研究呈顯出動人的報導,本文格局與說故事的能力,值得肯定。
中文特寫優異獎
「人權新聞獎」由香港外國記者會、國際特赦組織香港分會及香港記者協會發起並聯合舉辦,是亞洲區域人權新聞報導的最高榮譽。
原本用以保護孩童的地方,為何卻屢屢傳出性侵?《報導者》記者簡永達追蹤數月,訪問多位機構內性侵受害者,走訪安置機構第一線工作人員,完成此篇報導.期待透過報導對此沈痛且長期被隱匿的問題,給出部分解答。
《報導者》攝影主任余志偉獲以下獎項:
- 年度最佳攝影記者
- 肖像類第一名
- 突發新聞類第三名
- 自然環境與科技類第三名、優選
- 圖文特寫類優選
- 系列照片第一名:《15歲起我這樣養活自己》
《報導者》香港特約攝影陳朗熹獲以下獎項:
- 藝術文化與娛樂新聞類優選
由台灣新聞攝影研究會舉辦的「台灣新聞攝影大賽」邁入第11屆,《報導者》獲7項大獎及年度最佳攝影記者殊榮。台灣新聞攝影研究會成立於2006年,並於隔年舉行第1屆「台灣新聞攝影大賽」,希望提升台灣新聞攝影素質,改變新聞攝影記者的工作環境,走出自己的一條路。
台海新聞攝影大賽由廈門日報社主辦,台海雜誌社承辦,台灣新聞攝影研究會、台灣中華攝影藝術交流學會協辦,是兩岸60多年來新聞攝影交流史上首創,本屆參賽作品達8568幅。
一般新聞類 優異
《前線・焦點》是香港最大型的新聞攝影比賽,由香港攝影記者協會舉辦,旨在向社會大眾展示具歷史意義、新聞和藝術價值的攝影作品。本屆一般新聞類優異獎項由《報導者》特約攝影記者陳朗熹獲得,照片記錄香港主權移交20年的歷史瞬間。
用行動支持報導者
獨立的精神,是自由思想的條件。獨立的媒體,才能守護公共領域,讓自由的討論和真相浮現。
在艱困的媒體環境,《報導者》堅持以非營利組織的模式投入公共領域的調查與深度報導。我們透過讀者的贊助支持來營運,不仰賴商業廣告置入,在獨立自主的前提下,穿梭在各項重要公共議題中。
你的支持能幫助《報導者》持續追蹤國內外新聞事件的真相,邀請你加入 3 種支持方案,和我們一起推動這場媒體小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