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1日上午,卓越新聞獎基金會公布2021社會公器獎,成立6年的《報導者》獲得這項殊榮。社會公器獎評審召集人、中正大學傳播學系胡元輝教授在記者會上,肯定《報導者》以調查報導、深度報導文類走出台灣媒體的一條新路,並以非營利方式開創新頁。
卓越新聞獎基金會表示,《報導者》作為台灣第一家以公益基金方式營運的網路原生媒體,不僅廣泛探索大眾關注的公共政策,更深入挖掘隱而未顯的社會議題,如〈血淚漁場〉、〈廢墟裡的少年〉、〈煙囪之島〉、〈傾斜掉的台鐵〉等,皆發揮監督政府、改變政策之影響力;不僅善用傳統報導手法,更致力創新敘事格式,多次榮獲國內外重要新聞獎項肯定,並為我國揭露真相、促進公義的調查報導奠定根基、走出新路。在新聞業面臨信任危機與轉型挑戰的此刻,《報導者》以非營利方式所開創的嶄新經營模式及獨立報導風格,深具啟示價值。
胡元輝指出,《報導者》是數位時代的新生兒,也是媒體尋求數位轉型的新實驗。6年下來,不僅成功度過初創時期的營運風險,而且在公眾與企業的資助下綻放光彩,為理想的台灣媒體生態奠下一塊前進的基石。
「它清楚的向社會宣示:新聞媒體作為社會公器不只可欲,而且可行。」胡元輝,〈報導者:追求數位轉型的參考座標〉
社會公器獎自2005年創設,每兩年頒發一次,今年為第9屆。
《報導者》創辦人、執行長何榮幸表示,《報導者》過去6年來努力彰顯非營利媒體的公共價值,鍥而不捨進行深度調查報導、努力維持創新活力及健全媒體勞動環境。感謝卓新獎評審對於《報導者》的肯定,我們會持續努力不懈,希望對台灣社會產生更多影響舆改變,並讓國際社會看見台灣多元文化及社會脈動,以不負讀者與捐款者的期待。
《報導者》以公眾捐款維持營運,不接受廣告、政府標案補助及置入行銷等。為確保媒體的獨立自主運作,訂立捐款者三不原則:不擁有、不干預、不涉入,且每筆捐款皆於網站上公開徵信,迄今小額捐款已占營運經費5成,評審肯定具有準公共化的特性與精神。
社會公器獎之外,今天也揭曉第20屆卓越新聞獎入圍名單,《報導者》以文字、攝影、聲音不同內容形式入圍了8獎項。除了這8項作品,由香港攝影師高仲明、獨立媒體人黃郁菁發表於《報導者》的作品也入選「系列新聞攝影獎」。
Podcast新聞節目獎
突發新聞獎
國際新聞獎
調查報導獎
新聞敍事創新獎
藝術與文化新聞獎
單張新聞攝影獎
系列新聞攝影獎
另外,有兩篇由自由攝影師刊登於《報導者》的作品,亦入圍系列新聞攝影獎:
用行動支持報導者
獨立的精神,是自由思想的條件。獨立的媒體,才能守護公共領域,讓自由的討論和真相浮現。
在艱困的媒體環境,《報導者》堅持以非營利組織的模式投入公共領域的調查與深度報導。我們透過讀者的贊助支持來營運,不仰賴商業廣告置入,在獨立自主的前提下,穿梭在各項重要公共議題中。
你的支持能幫助《報導者》持續追蹤國內外新聞事件的真相,邀請你加入 3 種支持方案,和我們一起推動這場媒體小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