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 × 開放 × 非營利
電子報
贊助
最新
深度專題
國際兩岸
人權司法
政治社會
醫療健康
環境永續
經濟產業
文化生活
教育校園
贊助
登入
首頁
最新
深度專題
我的閱讀
選單
專
題
攝影節觀察
侯鵬暉/不只是評選──Portfolio Review如何成為從在地出發、向國際對話的影像節實驗?
2025.8.24
專
題
詹育杰/尋找缺席的影像:紀實攝影如何療癒個人創傷
2025.10.11
專
題
影像展覽
沈昭良/《廣場上的力量》影像展:威權地景上的民主吶喊,衝撞體制的靈魂
2025.9.27
專
題
攝影觀察
黃世澤/相機可以民主嗎?首屆台灣國際攝影節的影像權力思辨
2025.9.20
專
題
創影者言
林肇圀/封閉的門窗,點亮的記憶:桃園航空城內的變遷居所
2025.9.13
專
題
藝術公民
Kaya L/戳破「國王的新衣」:以身體血肉抗爭的泰國藝術家Ramil
2025.8.30
專
題
攝影節觀察
侯鵬暉/不只是評選──Portfolio Review如何成為從在地出發、向國際對話的影像節實驗?
2025.8.24
專
題
詹育杰/尋找缺席的影像:紀實攝影如何療癒個人創傷
2025.10.11
1
2
3
4
5
6
沈裕融/時延的顯影術:從Photo ONE參選作品,看見記憶、場域與媒介的潛像
從2025年Photo ONE「專家面對面」的參賽與得獎作品觀察,可以看到創作者循著自身生命歷程與地方歷史地景展開的記憶書寫,也有對於攝影媒材的反思與形式翻轉,展現多元且深刻的創作維度。
2025.8.24
追濁水溪的精神性──莊瑞琳專訪《追一條溪》許震唐
「我記得《南風》第一次展覽的時候,伍佰去看,他看到我拍台西村的作品,就問為什麼這個距離這麼近?其實我拍作品就是不喜歡有距離,那個距離就是菁英或是階級之間的呈現。」
2025.8.9
黃世澤/不服從的影像:2025亞爾國際攝影節現場觀察與省思
一個文化節慶的靈魂,在於一個強而有力的核心哲學。「不羈」是年度主題,但亞爾國際攝影節歷年主題和展覽內容都與「不服從」、「批判性」、「回應時代危機」等概念相呼應,超越了單純的展覽拼湊,成為一個持續提問的思想場域⋯⋯
2025.7.19
巫致潔/下一個天亮與撕不掉的標籤──他們是青年,也是無家者
夜裡至拂曉,或坐或躺於台北車站、地下街、西門町網咖及萬華巷弄,在嚕米、OA、小潘年輕的面容下,已經歷逃家、勞動剝削等生命的頓挫。在NGO協助下,他們找到某種生存與喘息的平衡,但在社會上仍有難以撕去的標籤⋯⋯
2025.7.12
更多文章
看見改變
看見改變
即時追蹤最新報導
開啟文章推播功能得到報導者第一手消息!
開啟通知
即時追蹤最新報導
開啟文章推播功能得到報導者第一手消息!
開啟通知